《西廂記》介紹以及昆區(qū)特色研究

西廂記

《西廂記》原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元代著名戲曲作家王實普的代表作品。被譽為“北調(diào)之祖”、“北詞之首”、“昆區(qū)之冠”。與長篇小說《紅樓夢》并稱為中國文學史上的雙臂。《西廂記》一共五本共二十一折。分別為張君瑞鬧到場、崔鶯鶯夜聽琴、張君瑞害相思、草橋店夢鶯鶯和張君瑞慶團圓。

西廂記主要人物以及身份:

崔母鄭氏(夫人):崔鶯鶯母親(相國之妻)

張珙(末):故事主人公(禮部尚書之子)

崔鶯鶯(旦):故事女主人公(相國之女)

杜確:張珙好友(征西大元帥)

孫飛虎:想要擄掠崔鶯鶯為妻(五千軍將領(lǐng))

法聰:普救寺小和尚

法本:普救寺長老

鄭恒(凈):崔母鄭氏侄子(鄭尚書之子),與崔鶯鶯定有婚約

紅娘:崔鶯鶯丫鬟

琴童:張珙隨從

故事情節(jié):

話說唐德宗年間有一個秀才名叫張生,打算上朝取應(yīng),路過河中府。聽住店那里的小二說當?shù)赜袀€普救寺,是當?shù)氐拿麆俟艅x,于是就決定游覽普救寺。當他在游玩普救寺時,突然遇到一個絕色佳人。以為老方丈金屋藏嬌呢,咨詢陪同他游玩的寺里的一個小和尚法聰才知道原來她是當朝相國之女崔鶯鶯,父親去世,此刻正和母親鄭氏一起護送其父棺柩至博陵安葬,為亂兵所阻,只得在普救寺的西廂暫住。

為了能夠接近鶯鶯,張生也在普救寺住下,當他聽說崔家要為老相國做齋超渡時,便也要求老和尚帶一份齋追薦自己的父母。鶯鶯侍女紅娘接洽好做齋之事從方丈室走出,迎面撞見早已守候在門外的張生。張生連忙深深一揖,說道:“小生姓張名珙,字君瑞,本貫西洛人氏,年方二十三歲,正月十七日子時建生,并不曾娶妻。”紅娘又好氣又好惱,回去告訴鶯鶯,鶯鶯暗暗把此事記在心上。晚上鶯鶯和紅娘在院中焚香禱告時忽然聽到墻角傳來一首詩“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紅娘告訴鶯鶯這個就是今天看到的那個傻角。于是鶯鶯當即也吟唱一首“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yīng)憐長嘆人。”兩人的感情得到了第一次交流。做齋的日子中,鶯鶯素服出現(xiàn),好似玉天仙離了碧霄,“老的小的,村的俏的,沒顛沒倒,勝似鬧元宵”。慌亂中,鶯鶯與張生偷偷地眉目傳情。

一天,當?shù)氐馁\將孫飛虎聽聞崔相國之女崔鶯鶯眉黛青顰,蓮蓮生春,有傾國傾城之榮,西子、太真之貌。目前正借居在河中府普救寺中。當下決定號令部下五千兵馬前往普救寺?lián)锫哟搡L鶯為妻。情急之下,老婦人向眾人發(fā)出懸賞令。如果有誰能夠擊退賊兵的,就將小姐獻給他為妻。張生應(yīng)聲而出,修書一封讓人送往他八拜之交的好友白馬將軍目前任河中府征西大元帥的杜確手上。杜確見信,聽聞此事,立馬點兵五千,火速趕往普救寺打敗了孫飛虎及其部下。解救了崔氏一家和全寺僧俗。賊兵一退,張生等待著這好事的到來,鶯鶯自也是滿心歡喜,就連前面看不慣張生傻里傻氣的紅娘目前也逗趣逗樂。調(diào)侃著這一對新人。然而天不隨人愿。老夫人毀婚,讓他們以兄妹相稱。鶯鶯芳心欲碎,張生憤然告辭,紅娘想到這也是氣不打一出來。就是想辦法撮合他們倆。于是紅娘悄悄告訴張生說:晚上小姐會去花園燒香,讓張生以咳嗽為號撫琴一首。張生聽命,以一首《鳳求凰》讓鶯鶯決定不管母親的阻攔和張生在一起。

相思人骨,張生染病臥床。鶯鶯差紅娘前去探望,將小姐思念之情凈述與他。張生當即書情書一封。讓紅娘帶回。紅娘為了試探鶯鶯于是將書信放在了鶯鶯的梳妝臺上。鶯鶯梳妝時見信,“顛來倒去不害心煩”。一見紅娘在旁察顏觀色,馬上羞紅了臉,并狠狠地斥責她不應(yīng)拿這簡來。紅娘深知小姐心中所想,于是調(diào)侃到要將信交給老婦人。鶯鶯趕忙求饒,并詢問張生病情。并也回信一封讓紅娘送去。張生見信中說:“待月西廂下,近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明白小姐原來是約他晚上后花園見。晚間,張生跳過粉墻,見一人影,立馬上千保住卻是紅娘,去見小姐,小姐卻變臉說:“你既讀孔圣之書,必達周公之禮,夤夜來此何干”張生發(fā)現(xiàn)小姐變卦。張生受此刺激,相思病日益沉重。鶯鶯內(nèi)疚,又寫了一簡,假托藥方,央求紅娘送去。張生接簡細看,方知鶯鶯詩致歉,并認真表示:“寄語高唐休詠賦,今宵端的雨云來。當天晚上,紅娘攜了衾枕,果然把小姐送進了張生的房內(nèi)。過了幾天,老婦人發(fā)覺鶯鶯語言恍惚,體態(tài)異常,與平時大不一樣。方知情況情況不妙,詰問紅娘,紅娘搶白道:“非是張生、小姐、紅娘之罪,乃夫人之過也。”紅娘接著數(shù)落老夫人悔卻前言,失信于人,又說:“目下老夫人若不成全,一來辱沒相國家譜。二來張生久后得官,驚動官司,還要落個治家不嚴之罪。”一番話說得老夫人啞口無言,只得允下這門婚事,但又提出崔家三代不招白衣之婿,叫張生明日上朝趕考,得官后再來娶親,否則休來相見。張生唯唯而退。

千里長亭,碧云漫天,黃葉滿地,西風陣陣,北雁南飛,一片蕭瑟景象。鶯鶯和淚相送,叫他無論得官與否,早早回來,千萬不要停妻再娶。張生依依不舍,告別親人,行至草橋歇宿,情思郁結(jié),忽然夢見鶯鶯渡河前來,一起私奔,途中遭遇一群賊兵,將鶯鶯搶走,鴛夢驚破,不免又增一番悵惘。?再說鄭恒接到老夫人的信,從京城趕到河中,聞得表姐已嫁與張生,不勝悵恨,遂編造張生已被衛(wèi)尚書家招贅的謊言,欲使鶯鶯改嫁給他。這時恰好張生狀元及第,回來迎娶,白馬將軍同時奉旨前來,為崔、張二入主婚。鄭恒自知有罪難赦,觸樹自盡。云開霧散,有情人終成了眷屬,留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愛情頌歌。

《西廂記》中優(yōu)美句子

1.有心爭似無心好,多情卻被無情惱.

2.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

3.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4.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

5.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

6.甜言美語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7.君不見滿山紅葉,盡是離人眼中血。

8.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

9.嬌羞花解語,溫柔玉有香。

10.異鄉(xiāng)易得離愁病,妙藥難醫(yī)腸斷人

11.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12.昨宵愛春風桃李花開夜,今日愁秋雨梧桐葉落時

13.相思只相知,老天不管人憔悴。

14.待月西廂下,近風戶半開。 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15.花陰重疊香風細,庭院深沉淡月明

16.君不見滿山紅葉,盡是離人眼中血

17.學得來“一天星斗煥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無人問”。

18.顛鸞倒鳳,同諧魚水之歡,共效于飛之愿。

19.好句有情聯(lián)夜月,落花無語怨東風

20.一杯悶酒尊前過,低首無言自摧挫。

......

昆曲特色:

昆劇作為一個曾經(jīng)在全國范圍內(nèi)有著巨大影響的劇種,在歷盡了艱辛困苦之后,能奇跡般地再次復(fù)活,這和它本身超絕的藝術(shù)魅力有緊密關(guān)系,其藝術(shù)成就首先表現(xiàn)在它的音樂上。

昆劇行腔優(yōu)美,以纏綿婉轉(zhuǎn)、柔漫悠遠見長。在演唱技巧上注重聲音的控制,節(jié)奏速度的頓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講究,場面伴奏樂曲齊全。

“水磨腔”這種新腔奠定了昆劇演唱的特色,充分體現(xiàn)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細曲”)中,具體表現(xiàn)為放慢拍子,延緩節(jié)奏,以便在旋律進行中運用較多的裝飾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現(xiàn)了“贈板曲”,即將4/4拍的曲調(diào)放慢成8/4,聲調(diào)清柔委婉,并對字音嚴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個字,注意咬字的 頭、腹、尾,即吐字、過腔和收音,使音樂布局的空間增大,變化增多,其纏綿婉轉(zhuǎn)、柔曼悠遠的特點也愈加突出。

相對而言,北曲的聲情偏于跌宕豪爽,跳躍性強。它使用七聲音階和南曲用五聲音階(基本上不用半音)不同,但在昆山腔的長期吸收北曲演唱過程中,原來北曲的特性也漸漸被溶化成為“南曲化”的演唱風格,因此在昆劇演出劇目中,北曲既有成套的使用,也有單支曲牌的摘用,還有“南北合套”。

“南北合套”的使用很有特色:一般情況是北曲由一個角色應(yīng)唱,南曲則由幾個不同的角色分唱。這幾種南北曲的配合使用辦法,完全從劇情出發(fā),使音樂盡可能完美地服從戲劇內(nèi)容的需要。

從南北曲本身的變化說,尚有“借宮”、“犯調(diào)”、集曲“等多種手法。原來聯(lián)成一套的曲子,無論南北曲,都有屬于那一宮調(diào)的曲子問題,當唱曲要求情緒顯著變化時,同一宮調(diào)內(nèi)的曲子不能勝任,就可借用其它宮調(diào)的合適曲子。如《牡丹亭·驚夢》,先后所用的曲牌是“山坡羊”(商調(diào))、“山桃紅”(越調(diào))、“鮑老催”(黃鐘宮)、“綿搭絮”(越調(diào))。

在演唱技巧上,昆劇注重聲音的控制,節(jié)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發(fā)音,并有“豁”、“疊”、“擻”、“嚯”等腔法的區(qū)分以及各類角色的性格唱法。音樂的板式節(jié)拍,除了南曲“贈板”將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無論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它們在實際演唱時自有許多變化,一切服從于戲情和角色應(yīng)有的情緒。

昆劇的樂器配置較為齊全,大體由管樂器、弦樂器、打擊樂器三部分組成,主樂器是笛,還有笙、簫、三弦、琵琶等。由于以聲若游絲的笛為主要伴奏樂器,加上贈板的廣泛使用,字分頭、腹、尾的吐字方式,以及它本身受吳中民歌的影響而具有的“流麗悠遠”的特色,使昆劇音樂以“婉麗嫵媚、一唱三嘆”幾百年冠絕梨園。伴奏有很多吹奏曲牌,適應(yīng)不同場合,后來也被許多劇種所搬用。

昆劇的音樂屬于聯(lián)曲體結(jié)構(gòu),簡稱“曲牌體”。它所使用的曲牌大約有一千種以上,南北曲牌的來源,其中不僅有古代的歌舞音樂,唐宋時代的大曲、詞調(diào),宋代的唱賺、諸宮調(diào),還有民歌和少數(shù)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為基礎(chǔ),兼用北曲套數(shù),并以“犯調(diào)”、“借宮”、“集曲”等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此外,還有不少宗教歌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345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94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283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5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14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86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55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0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940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7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76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1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1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4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78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54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58評論 2 373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