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跟一個朋友聊天,說起自己離職了,尚未找到合適的去處,在我透露了自己對下一份工作的期待時,她跟說“你沒必要不賺這么多錢,工資太高,壓力太大”。我第一反應是這個朋友希望我活得稍微輕松一點,但她接下來的一句“你這個階段工資水準就是這樣的,你要是真找到那么高薪的工作,我壓力很大啊”將我剛剛升起的一點兒感動擊得粉碎。她在意的點從來不是我,甚至她并不希望我過得好,至少不要比她好。
我飛快地結束了這段令人窒息的談話,并為此感到難過,曾經以為的情投意合,扒開了來看卻是一地雞毛。
最近賦閑在家,去了一些地方,見了一些人,感慨良多,卻又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這些繁雜的感受,但是就在今天早上,細細地一樁樁地想,長大了的我們,自詡為成熟的我們,為什么越過越喪?我突然就明白了,這是歲月的洗禮,認知差和思維模式正在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有些殘酷而又鮮血淋漓的東西,是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必須要直面的。
01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民國年間有一位令人聞風喪膽的特工王,戴笠,這個人私下非常親和,在他獲得權力后,但凡前來投奔他的老同學老朋友,他都照單全收,面對朋友們的恭維他都只是哈哈一笑“大家都是老朋友老同學,大家什么德行都很清楚了,不必要拘禮”但唯獨來的最后一位同學葉世彥一見面就喊道“你個爛人也有今天啊,老天瞎了眼”還翻出了戴笠在學校偷爬女廁所的糗事。戴笠給了葉世彥一些路費就給他打發了。
葉世彥對此感到不解,覺得戴笠做了官就抖起來了,不認老同學,是典型的小人得志。
同學會一向是最容易生感慨的場合,成績好的沒混明白看到那些所謂的差生升了官發了財免不了要發個帖子,感慨一下世道不公,權力欲望當道,當年那些丟人現眼的爛人通過什么手段才有了如今的地位和成績,那些給他們打成一片的同學都是勢利諂媚之人云云。
公子倒是想問一下,如果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你身上,你是不是就不會有這么多感慨。說到底,無非就是不能接受現實,因為他人的成功,往往就意味著自己的失敗,但是是誰做出了這樣的比較呢,是誰把自己放在了世界的中心,當成了周遭事情的靶心,是你自己。
世界那么大,你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個,找準自己的位置才能不迷失自我,別扭曲自己對別人的觀感,人類的天性,會放大自己的優點無視自我的缺點,同時放大別人的缺點無視別人的優點。
02最容易傷害你的絕大多數都是熟人
陳勝當年在地里耕作之時,同鄉鄰說到“茍富貴勿相忘”,遭到了鄉鄰的嘲笑“瞧你那熊樣,能有啥成就”,陳勝說出了后來流傳久遠的一句話“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后來,陳勝還真的揭竿而起成了陳王,這下不少鄉鄰紛紛趕來,大家直呼陳勝小命,一邊回憶他當年在鄉里的慘狀一邊打趣他現在的成就,陳勝一怒之下下令把鄉鄰全部斬首。人世間,老鄉相會,充滿變數,而大多數人都意識不到。
熟人之間是最容易隨便的,公子說的這個隨便是失去敬畏之心,覺得曾經一起出生入死,曾經同甘共苦就有了堅實的盔甲,實際上,危險就藏于此,一個擁有了權勢的人,失去了敬畏就意味著死,在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陳勝的結局了,他最后被自己的車夫所殺,車夫聽說了陳勝當年在鄉里的那些窘狀,對陳勝的軟肋了如指掌,也不太看得上陳勝的成就。
想想最近的江歌案,同在日本留學,江歌好心收留劉鑫,卻最終被劉鑫的前男友所殺害;綠城縱火案,家里的保姆因賭博欠下巨款,刻意制造火災,想演一出勇敢護家的戲碼博得好感進而獲得金錢利益,卻不料火災失控,導致女主人和三個小孩全部死亡。能夠傷害你的人,也許有很多,但最容易傷害到你的一定是熟人,他們了解你的軟肋和鎧甲,懂得如何揮刀。
往往,熟人更能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掙扎和不甘。
03功利無非生存,勢利只為吃飯
前文提到了陳勝和戴笠,在他們獲得成功的時候,朋友和熟人都來問候,這一點至今為很多人所不齒,他們覺得這就是諂媚的表現。
公子在這里想說的是,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地活著的,必然要加入社會化大生產的陣營,要從中分得一杯羹。但是這杯羹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所有人都面臨著物資匱乏的窘境,有些人不知道如何才能獲得自己的份額,而有些人是根本沒有條件去爭取,大家都在苦苦琢磨,要如何做,才能多賺一點錢,畢竟家里有一大家子要養。試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一個人他成功了,你是不是也想湊上前去問一句“你是怎么做到的,能不能帶帶我,教教我……”
為了生存而已,無可厚非。當你不理解,只是因為你還沒有體會到生活的艱難和窘迫,時候未到。
04阻止你進步的元兇——下意識的愚昧反應
近來有個朋友去了邊遠的山區撫貧,她穿了一雙耐克的運動鞋,當地學校的校長很生氣跟她說“你穿這么貴的鞋子,還不如把這些錢給孩子們買書包”,朋友聽了又羞愧又委屈,恰好這位朋友是學經濟的,等她回過神來后,才明白有些地方窮不是沒有理由的。
消費購買的行為能夠刺激社會化生產,提高社會就業率,從而讓更多的人獲得經濟地位和經濟自由,她來到這里扶貧的目的就是教育當地的小孩子,幫助他們改變命運,獲得創造財富的機會。
相同的事情,在北宋范仲淹身上也發生過,當時他奉命治理浙西,恰逢鬧饑荒,他鼓動百姓賽龍舟,自己則天天宴飲、大興土木擴建寺廟,很多官員都看不過去,前來譴責他,他說“我所做的一切為了刺激消費,讓沒錢的百姓憑借自己的勞動從有錢人手里賺到錢,這樣他們才能有活下去的持續動力。”
校長和大部分的官員看到的都是眼前的困難,但我的朋友和范仲淹,他們看到的是隱藏在貧困后面的社會救助生產線,為什么會有這么大區別呢?不過是前者產生的是下意識的愚昧反應,喪失了思考力。
據公子的觀察,但凡不會思考的人,他們會有在生活中尋找確定感的強烈的沖動,不確定性會讓他們無所適從,不愛思考的人還喜歡跟他們觀念類似的人在一起,因為他們會有思維上的依賴性。
05跨不過去的是茍且,跨過去的是遠方
我們周圍存在著兩種人,一種人堅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他們努力變得優秀,當機會來臨就一把抓住,把不確定變成規律,讓好運在自己身上長駐。
一種人他們不認為努力會讓自己變得優秀,他們覺得那些抓住了機會的人是走了狗屎運,這樣的人,他們的思維模式如果不改變就永遠無法獲得機會的青睞。
那么問題來了,只要努力就會成功嗎?同樣的努力,也是分質量的,低品質的努力是眼前的茍且,高品質的努力才會抵達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