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是民族精神和氣質的崇高體現,他的作品在1923年便入選了語文教材當中,一直到今天,將近一個世紀,一代又一代的國人都在感受魯迅文化的熏陶,從他的筆觸中能夠感受到,魯迅先生的憤世嫉俗,魯迅先生對人民無知和麻木的悲憤,他橫眉冷對千夫指,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慨嘆,這些都是魯迅先生崇高堅毅精神的外放。一直以來,提到魯迅先生總讓人肅然起敬,此種敬意不但來自于他的作品,還有通過作品對魯迅形象的一個認知。
魯迅到底是個怎樣的形象呢?或者說生活中的魯迅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一個如此具有批判主義精神的人,生活中是否也不茍言笑,對事對人也是充滿批判性?如果從作品出發,魯迅確實應該是那樣的一個人,生活中也應是不茍言笑喜歡批評人的人,作品影射一個人的心靈和思想,但是那些偉大的人,他們往往能夠將生活剝離于創作之外,讓自己在生活中成為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人。魯迅無疑是這樣偉大的人。
?
與普通的我們一樣,魯迅的孫子周令飛對魯迅的印象也是來自于課本和老師的講解,因為他出生的時候魯迅先生已經去世十七年之久。在讀書的時候周令飛學習自己祖父魯迅(周樹人)的文章,那個時候很多同學因此而羨慕他,他也很敬佩自己的祖父。但是他畢竟是魯迅的孫子,很自然的便想到了生活,在老師口中魯迅是那樣的一個人:他偉大但是脾氣似乎也不太好。周令飛曾說:那時他還有所慶幸,還好沒有與祖父生活在一起,不然自己肯定要被罵,要被打屁股。
然而在一次與父母的談話中他改變了這種看法,那是1996年前后,周海嬰和妻子馬新云看望兒子,在一天晚上吃飯的時候,燈突然壞了,周令飛就踩著凳子去換燈泡,期間他向太太張純華開玩笑的說;不好!我要掉下來!黑暗中,周令飛的母親馬新月對丈夫周海嬰說:你看兒子跟你一樣,老是搞惡作劇。此時周海嬰回了一句:我爸爸也是一樣的。周海嬰這話的意思是說自己和父親魯迅是一樣的,喜歡開玩笑。周令飛對祖父的印象從此時猛然發生轉變。
蕭紅是魯迅先生的知己,她筆下的魯迅先生相當可愛,她說魯迅先生笑聲非常爽朗,經常是笑的手上煙卷都拿不住,笑到咳嗽起來。許廣平也曾說過魯迅先生的笑聲隔三間屋子都能聽得見,可見魯迅先生的真性情。
1926年3月,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三一八”慘案,魯迅先生仗義直書痛批段祺瑞政府,而后遭到逮捕,為避難,魯迅先生躲進了日本人開的一家醫院,8月份,先生趕赴廈門大學教授國文。在廈門的幾個月,魯迅先生極為思念身在廣州的許廣平,他時常一個人在相思樹下想念自己的愛人。有一次,一頭豬竟然很不識相的跑到魯迅所在的相思樹下,啃起落在地上的相思樹樹葉,魯迅先生頓時就火了,為了自己純貞不渝的愛情,竟然擼起袖子同那頭豬打了起來,有老師從這里路過,問魯迅為什么要跟一頭豬打架,魯迅則說:我不能告訴你。這是何等可愛的人才會做出的事情。
想念許廣平的魯迅不但和豬打了一架,他為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靠在一個寫有許字的墓碑上拍了張照片,給許廣平寄了過去。這又是多么浪漫的人才能想到的方式。魯迅就是這樣的,一個真性情一個可愛一個浪漫的人。鋒芒犀利的筆觸下是一雙充滿千種情思萬種柔軟的手,于創作于生活,魯迅始終保持著熱愛,不管他怎樣的批判,他絕不是避世的人,正如古人所言:大隱隱于市,魯迅恰恰就是這樣的大隱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