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你媽逼婚過么?
如果說被爹媽逼婚,被七大姑八大姨“噓寒問暖”是日常,那么被那些你根本就不是很熟悉的某某某催婚是一種無法避免的“中國式社交?!?/p>
這樣的社交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出現,那個單身的你,在他們眼里是個對未來毫無規劃,不懂生活,且不明白婚姻重要性的可憐蟲。
“你啊,現在年輕才這么想,過幾年保準你后悔?!?/p>
“女生過了25就不值錢了,我給你介紹個二婚的怎么了,起碼人家有車有房。不知道你挑剔什么。”
“聽姐姐的沒錯,趁年輕趕快嫁。尤其你這種長相平庸的,大胸長腿翹臀一樣沒占,矜持個什么勁兒?!?/p>
這些話,大概是三年前的偶爾出現到現在變成了我生活的日常。
“我想為我自己活著,因為我能過的就這一輩子?!?/b>
露露是個地地道道的南方姑娘,為了圓自己的傳媒夢,大學畢業就離開家,變成了北漂一族。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節目組做實習生,說起來實習生的活兒,就是打雜。
買盒飯、送水、盤點物資、做一些基本的報表。還有一些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前輩指示她做一個零七八碎的事情。
剛去北京那會兒工資很低,露露租了一個幾平米的小單間,像是膠囊旅館的地方。與其說是家,不如說是一個睡覺的小盒子。
在北京的第一年,露露存了一萬塊錢,那是她銀行卡第一次有了五位數。以及,和異地戀的男朋友分了手。
分手以后的生活并沒有發生什么變化,如果說有,那就是把以前約會的時間也都拿來工作。
工作的狀況好了些,工資也漲了。露露租了一個兩室一廳,自己住主臥,次臥租給了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
不用準備對方的生日禮物、不用過情人節、圣誕節、周年紀念日和一堆不知所謂的節日。露露覺得趁自由,可以多出去走走。
她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每年要去一個國家看看。
2017年,露露29歲,她去了五個國家,認真地踐行自己的小夢想。
“自由從不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它意味著你的生活可以自己掌控,這是極珍貴的財富。"
露露說:“不知道單身多久,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遇到愛情。但現在的每一天都過得很快樂,愛情不是必需品,是調味料?!?/p>
這是澎湃的第五十一次相親,依然以失敗告終。
相親這個事兒和唱戲似的,兩個人都已經在見面前把雙方的家底都了解得一清二楚,但依然要保持極客氣的微笑。
明明就是個每天說著”你大爺“的剽悍姑娘,卻偏偏要穿著高跟鞋和緊身裙,端莊地坐在一個陌生男人面前假笑。
然后一次又一次說這同樣的臺詞:
“您好,我叫澎湃。我的基本情況想必您家里人也都和您說了,我的情況就這樣挺簡單的,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么?”
澎湃告訴我,如今說這句話說的次數太多,都成了她的生理反應無需練習。
但最大的問題并不在于相親本身,而在于相親失敗之后那些縈繞在你耳邊的評判:
“你就是太挑剔了,這么好條件的都看不上你還想怎么樣?”
“你知不知道多少姑娘搶著想要嫁這種人家,你怎么想的?怎么就這么不懂事?”
“讀了那么多書,怎么道理都不懂。你看看你這就是三十的人了,到底還在發什么夢?”
這樣的話聽多了,人也變得麻木了起來。如今澎湃從不反駁家里人的話,因為她知道反駁只能帶來爭吵,不如沉默來得痛快。
每一次相親她依舊都會去,但每一次相親她也都會搞砸。
五一的時候,澎湃心血來潮開車載著我跑去海邊喝啤酒。我們兩個人海邊喝著啤酒聊著天,我聽她講著這些年她經歷的趣事。
為了愛情做過的傻事兒,為了工作拼過的命。在韓國血拼買化妝品的丑事,去日本旅行因為出租車費用太高半路下車的小趣事。
其實單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千方百計想讓我們結束單身的人。
總有些耐不了寂寞的人,覺得單身的日子苦不堪言。他們需要人,管這個人是不是自己喜歡的,起碼是個能陪自己排遣寂寞的,就可以。
“單身的日子太慘了?!盠先生覺得人生的一切感情空白期都是可恥的,不負春光才是打開人生的正確姿勢。
他是如此說的,也是如此做的。說起來他談戀愛的次數不算少,但每段戀情之間幾乎是無縫銜接。
他害怕寂寞,害怕一個人睡,害怕自己難過的時候沒人聊天,害怕自己一個人看演唱會沒人分享快樂。
在這種情境下,交女朋友的基準就變得很簡單了:
女的、活的、不算丑的、喜歡他的。
談戀愛快樂么?未必。但是不談戀愛難受么?對他來說是必然。
于是,因為每個對象都不是那么的喜歡,熱戀期過了以后很快就有了厭倦感,于是進入了下一段戀情。
新的戀情似乎重新喚醒了沉睡的荷爾蒙,但沒過多久,同樣的問題會再次出現。
L現在在每一個短暫到可以幾乎忽略不計的空白期,都會嘲笑自己是一名“單身狗”。在我看來,這三個字確實和他挺符合。
“單身狗”不是指單身的人,而是指像狗一樣不甘寂寞的人。
這世界上的人,不是男人就是女人。
這些人的情感狀態,不是單身就是有非單身。
怎么單身就成了一種如此特殊的狀態,值得拿出來討論?
毫無疑問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戀愛或是結婚因為是個必然選項。就像考試的目標是滿分,你就應該努力學習。如果結婚是個必然選項,從邏輯上來看,似乎確實應該努力告別單身。
但婚姻真的是人生的必然選項么?
以前,人類進入婚姻是為了合法進行性行為,而性行為的目的是為了延續后代。婚姻制度作為生育制度的一部分,主要是為了保證人類的幼年可以收到足夠的、長期的、穩定的生理性和社會性的撫育,這個制度最大的受益者其實是整個社會,而不是結婚的兩個人。
一方面,隨著思想的變化,越來越多人認為性行為的產生是出于愛和愉悅;另外一方面,對生育后代沒有要求的人,婚姻已經失去其必要性。
婚姻與生育的聯系不再緊密,性、戀、婚、生呈現互相獨立化的趨勢。
馬東老師說:“未來的婚姻形式,應該是擺脫了生殖、擺脫基因傳遞,甚至擺脫了財產等等這些功能束縛之后自然生長出來的?!?/p>
這話聽著很有道理但有點文縐縐的,用糙話說起來就是:
我誰都不喜歡,我就單身自己玩兒。
我喜歡你,就是喜歡,沒什么其他的因素,我們就一起玩兒。
至于單身還是非單身,我開心就好,關你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