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維里的墻,原來我還可以這樣活”,古典老師這本書,從2011年8月出版至去年底已第18次印刷,可謂暢銷書!書中闡述了如何一層層打開禁錮思維的墻,真實面對是什么在掌控生活,是什么可以帶領(lǐng)找到出路。我是結(jié)合他在得到專欄的超級個體學(xué)習(xí),,用了一周的晨間來閱讀,真是一件愉悅的事,幸福感增加不少!
拆掉思維里的墻,強調(diào)了人的思維模式不要固定不變,要經(jīng)常隨事物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要變換角度,不然就會思維定式,給我們認識事物和人造成一定的阻礙。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客觀事物的存在并不因為我們而改變,只是因為人的心智模式不一樣,得到的結(jié)果就不一樣。
文中講的很多話都很獨特,讓我深受啟發(fā)。比如,如,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世界上沒有絕對公平的地方,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正視。還有時下流行的星座性格,書中觀點是,原來我們認同什么性格,我們就會變成什么樣的人!
這是本可以幫助了解自己的書,也是告訴現(xiàn)實原本的模樣的書。
書中提到的“等死模式”:當一個人等待與拖延的成本,遠遠高于他真正開始行動所需要的成本,他就會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動的怪圈。看完這個故事后,我立刻去做了幾件一直拖延的事情,當完成后內(nèi)心特別輕松。
我思維的這堵墻已經(jīng)很厚了,要完全的拆掉它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意識到并去行動,一次拆掉一塊磚頭,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把它完全的推倒!有一些被拖延的事情,現(xiàn)在再去做可能已經(jīng)不是一個好的開始了,可是如果希望等到有完美的時候才開始,那么我想我不可能再開始了。所以我告訴自己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開始,那么不妨試試看一個壞的開始,因為一個壞的開始,總比沒有始強,而完美的開始,則永遠都不會到來。如果說一個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壞的開始至少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
還有點印象深刻的是,舉例中的興趣一族和沒興趣一族的對比,很多時候我們對這個事情不感興趣,是因為我們覺得他沒有價值,所以我們不愿意投入。我們整日覺得生活空虛而彷徨,覺得日子無趣而牢騷不斷,抱怨生活沒有樂趣。但是樂趣來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結(jié)果,正是因為這樣,樂趣可以是無條件的。嘗試是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敗的。成功的嘗試能收獲到成果。不成功的嘗試能收獲到智慧。不管成不成功,投入能帶來快樂。正是因為對事情好奇和投入,生活才豐富多彩,日子才充實美好!
還有對于成功的理解,學(xué)過正態(tài)分布的人都明白,成功是個小概率事情,混的太慘也是,大部分人,還是過著不太成功也不太失敗的生活。如果我們僅僅用社會主流價值觀定義成功,把成功的定義放在外界,我們就會把自己陷入一種不可控的焦慮,一種得到前的恐懼,得到后空虛的生活當中。只有把成功的定義放在內(nèi)心,才能夠真正獲得可以掌控的幸福。回顧生命中那些讓我幸福快樂的時刻,寫寫成功日記,把來自于生命的最深處那些成功時刻,雖并不是我最輝煌的時刻,而是我為了目標默默堅持的時刻。
堅守夢想,只要一直在人生之路上前行,就是成功的。因為成功不在前方,成功就在當下,成功就是越走越近。試著換個角度去思考、換個方式去行動、換個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維里的墻”,就會發(fā)現(xiàn)“墻”外的世界更華麗,也許成功就是這樣簡單。
文中經(jīng)典語錄跟大家分享:
如果你是金子,你要做的事情是找到讓自己發(fā)光的方法。這已經(jīng)不是一個三顧茅廬的年代,今天的諸葛亮需要博客、微博和影響力。
那些希望通過換地方來找公平的人,就像泰坦尼克號上的落海者,他們從一個船艙,逃到另一個船艙,慢慢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也在下沉。學(xué)會如何面對不公平,遠遠比學(xué)會如何評價不公平重要。
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生命不是用來等待,而是用來穿越的。穿越也許會有短期痛苦,但是等死往往會帶來更大的永久損失。
戀愛有三種境界。一見鐘情,兩情相悅和白頭偕老。你需要一見鐘情很多人,兩情相悅一些人,然后才會白頭偕老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年輕的時候你可以一見鐘情,但是到了年紀你就該兩情相悅一段,然后選擇和一個人白頭偕老。最糟糕的方式莫過于這樣:年輕的時候你遇見誰都想白頭偕老,年老的時候,你還是看到誰都一見鐘情。
幸福是一種能力。 如果你的身體營養(yǎng)不良,也許是因為你吃得不夠好,但大部分時候,都是你的胃出了問題,你缺乏把食物轉(zhuǎn)化為營養(yǎng)的能力。如果你覺得你的生活出了問題,也許并不是因為你賺得不夠多,名聲不夠大,而恰恰是因為你缺乏一種把物質(zhì)轉(zhuǎn)化為幸福的能力。
本書值得再次品讀!
最后,用我最喜歡作者的一句話來總結(jié)這本書:拆掉思維那堵墻,看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