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彩
有很多這樣的家庭做心理咨詢,來求助的原因是正在上初中的孩子不愿意上學,想退學了。了解到在來咨詢前,孩子已經有三天沒有去上學了,想讓孩子周一去上學了,又怕孩子不去。
我問父母當孩子跟說:他不想去上學了,你說的是什么?
媽媽是這樣回答的:我就不讓他去了,我覺得不能強迫他。我問他為什么不想去了,他說就是不想去了。
爸爸是這樣回答的:當時我不在家,后來他媽媽給我打電話,我才知道的,我非常生氣,回到家里就吼了他,他一直不做聲。第二天我沒有去上班,我就要送他上學,他就窩在被窩里不起,我把他的被子掀了,打了他幾巴掌。
這樣的場景在心理咨詢中非常常見,前幾天我在朋友圈和微信群發了這樣的一條消息:
下面讓我們先看看群友的說法:
第一類是這樣的:給一個碗,去乞討吧。
第二類是這樣的:會責怪,或者打罵
第三類是這樣的:先不去上學
第四類是這樣的:
看著這些回答,我知道大家都在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到底那種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呢?
我認為是這樣的:
孩子:媽媽,我不想去上學了,我想退學。(這是孩子需要幫助的一個信號)
媽媽:嗯,媽媽知道了,說一說,你打算什么時候退學,怎么退學呢?(前提是媽媽不焦慮,不驚慌,不生氣~這個靠修煉,媽媽的學習在孩子的成長前面。)
孩子說:我今天就不想去了。
媽媽:好,既然不去上學了,需要跟老師說一聲,你看怎么跟老師說呢?
孩子:我不想跟老師說
媽媽:嗯,發生什么事情了呢?
孩子:因為如下圖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其實很多情況下,孩子跟你說他不想上學了,就可能是遇到了他處理不了的事情,他需要幫助了。也就是向你求助的信號,不是我們的孩子不好,也不是我們的孩子真的不想去上學了,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別阻斷孩子和你溝通的渠道。
再來說說第一類反應,說給孩子一個碗去乞討,是父母生氣,也就是說這樣的話,釋放自己憤怒的情緒。~對于解決問題是阻礙的作用。如果你這樣說,孩子更不會打開心扉。
第二類反應:生氣,打罵,強制;可能孩子會乖乖上學,表面上已經風平浪靜,實際上壓抑了孩子的情緒,用恐懼去控制孩子。孩子的心理沒有得到滋養,不想上學的念頭一直都在。等到他的力量能和父母抗衡時,他就是不去上學了,父母也奈何不了他。
第三類反應:好,你先停課幾天,只要你應允孩子停課,他內心的確會放松,同樣停課兩天后,他會不想去上學,更不愿意面對。這是一種回避的應對方式。
第四類反應:父母需要學習,這個不錯。可等父母學習好,孩子的學業也耽誤了。但這個信號,也是父母需要開始學習了。
如果作為父母或者老師沒有辦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請找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幫助。
父母是一輩子事業,當一個美麗的卵子與一個帥氣精子相遇的那一刻,父母的學習就需要開始咯。當你有一個念頭,想成為父親或者母親,你就要開始學習如何做父親和母親啦,如何自我成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