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我所在的一個家長群里熱鬧極了。
這個群里的家長都面臨了一個大問題,孩子即將從幼兒園升到小學。大家就幼小銜接班的問題開始討論。
家長們普遍分為兩個陣營,一半家長覺得幼小銜接班必須要上,大家都上,我家孩子不上不就跟不上了嘛!據說現在的小學很多東西都不教了呢!
還有一半家長則持反對意見:這類輔導班大致是給予孩子學前教育,比如,英語,數學,英語等等。孩子的確在輔導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家長也為孩子此感到自豪。但是問題來了,當孩子進入到小學的時候,覺得學校老師教的知識都學過,很多孩子失去了學習興趣,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習慣差等情況。
家長們在討論無果的情況下,來問我,這個問題到底該怎么解決。
這個鍋?早期教育要背起來嗎?
我認為這個問題關乎家長的選擇,但是無論是否上幼小銜接班都不會直接導致孩子失去學習興趣。
我們要知道,提前學習讓孩子提前知道的現象,可以引發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第一:知識點早知道,上課無趣,失去學習動力。
第二:懂得多,受到老師喜歡,同學羨慕,形成自我認同感,自信感。
同樣的條件,引發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是早期教育的問題?家長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家長要怎么去做才能避免第一種情況,而得到第二種情況?
這里我可以給家長們一些意見。
從興趣著手 做好我們家長可以做的事情
首先,家長要知道,自己讓孩子提前學習這些知識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而不是為了自己一時的風頭。
在我們孩子學會了這些技能的時候,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展示。
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孩子已經足夠優秀了,但是他自己卻不知道,當進入學校后,在課堂上,孩子會突然覺得自己懂得很多,哪怕他們可能會覺得上課無趣,但是這種走在別人前面的狀態,對他們來說會非常有趣。
其次,我們要做的就是補充新的知識。如果孩子一直都沒有學習到新的知識,那么這種短暫的有趣,也會慢慢消失殆盡。
我們此時需要利用好孩子的這種興趣。試想當一個孩子,被老師喜歡,同學羨慕,變成了班上的領頭羊的時候,此刻他能感受到自豪感。在這個時候,我們告訴孩子,我們需要學習新的知識,讓他一直保持這個狀態,變成一個班級“小明星”。
孩子對于新的知識會增強渴望,那么對于學習的興趣就不會減弱,反而會增強。這樣也就大概率避免了,失去學習動力的可能性。
在解決了孩子興趣的問題之后,我們再來分析,上課聽課的問題。
很多家長都是非常有遠見的,他們擔心的不僅僅是孩子學習到的知識,還有孩子的學習習慣。
因為學習習慣,會直接影響到孩子以后的學習能力。
如果因為知識點早知道,而養成了孩子上課完全不聽講的習慣,可以說非常的得不償失。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還是要使用我們心理學上經常會說到的,分情況處理:
孩子會有不同的氣質類型,如果孩子屬于,多血質,膽汁質這樣的氣質類型,他們往往都有著非常強烈的表現欲望。我們需要鍛煉的就是在課堂上,孩子更多的展現自己。多回答老師的問題,通過這個方法來讓孩子很好的融入課堂。
如果孩子屬于粘液質,抑郁質這樣的氣質類型。這樣的孩子往往都是沉穩的,我們可以讓他們把課堂當做是復習,在課堂上檢測自己以前學習到的知識,有哪些還沒有很好的掌握,有哪些還有著誤區。通過這些不同的方式,讓孩子很好的融入課堂。
學校教育和學校外教育總會產生一些沖突,那么當沖突產生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去協調,從而幫助孩子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