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落入初春的氣息,前一段時間連綿不斷的雨下過,還未過年,這兩天隱約感觸春日暖流襲來,羽絨服、棉服基本沒著身幾日,便急匆匆地甩掉這氣球面包似的外衣,代之以羊毛大衣,走在街頭,就算太陽直接陽灑灑地爬在臉蛋上,也不怕黑了臉頰與額頭,反而仰起腦袋瓜,任由暖陽賴在臉龐。
街頭巷尾,整個大學城,最不缺的,就是小吃。
想想這四年,從開始的雞肉拌飯,豆腐湯,泡菜辛拉面,大醬湯,到不起眼的鍋貼,小籠豆?jié){,到定食,拉面,壽司……當然少不了火鍋,炸蘑菇蔬菜里脊等,不敢說吃遍所有美食,起碼人氣美食都有涉獵。身上之肉肉也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往上竄。
有時會想,脂肪增多了,是否心周圍的脂肪也增多,從而在稀奇古怪刺痛神經的事兒面前,內心會少受刺激,說白了就是臉皮也厚了。哈哈,這也挺好,都說大學是所美容院,凡事總有例外。就我而言,其他的都沒怎么變,單說體重,從2014年9月入學以來至今,漲了10斤肉,看來是跟爸媽天高皇帝遠的緣故,任君(肉)生長。
自小就有一個毛病,別人肉大多先上腰等相對隱蔽的部位,而我是先上臉,以至于夏天時,七大姑八大姨都給我投喂,冬天棉襖一上身,只露臉的時候,大家都紛紛說胖啦胖啦,都吃出雙下巴啦……至于是不是真的胖了,我媽就撇撇嘴:哪胖了。
說起吃,從小家人都說這孩子長大有口福,為啥嫩:門牙大……對于我來說,這些都無所謂,對于吃的東西,很多都有自己的一套吃法。
先說吃飯速度,一說到這,忍不住想到鄰國韓國,蔬菜包肉,大口大口,吧唧吧唧,這樣是對廚師的尊重,說明味道好吃的香。但在我們家,這是第一條禁忌,吃飯不要叭唧嘴,再急的事,也要好好的先吃飯,細嚼慢咽。以至于我吃飯的速度一直很慢,一口飯在我嘴里不嚼到渾身解數是咽不下去的,所以在外面吃飯的時候經常噎著,倒也沒有因噎廢食,只是吃的量變少了。
吃面的時候,曾經模仿過別人大口咝溜咝溜“吸”面,后果就是吸進了不少空氣,吃完之后一直打嗝,好生尷尬。幾次之后,就老老實實地吃面條了。
現在越發(fā)覺得家常便飯,媽媽做的飯是最好吃的。媽媽乘上一碗濃濃的白粥,配菜只要蔥炒土豆絲,先夾一口土豆絲,緊接著吃一口白粥,食物的特色在口腔中碰撞,無比美妙幸福,一碗白粥入肚后,才真真正正地體察到整個人連人帶胃都回家了、安定了。這份溫暖伴我度過無數個凄清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