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為了追他心愛的姑娘勸他朋友和他合資開了家咖啡店,咖啡店的名字叫做“waiting(等待)”。
因為這個姑娘是典型的文藝女青年,愛旅游,愛拍照,關鍵她的夢想就是開家咖啡店當老板。
這位朋友對他心愛的姑娘表白時候說“來當咖啡店老板娘吧”。
男孩兒肯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姑娘自然是被感動了。
結局怎么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姑娘心目中都有這樣一家咖啡店。上至六七十歲的老奶奶,下至十幾歲的小姑娘都會說,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開家咖啡店。
柔和的陽光,米白色舒適的沙發,歐式復古的書架,雜亂擺放的圖書,溫暖的笑容,安靜溫馨的音樂,濃濃的咖啡香氣。最好還有個青春美麗的美女店員或者是帥哥店長,如果還有幾只胖嘟嘟的貓咪圍繞是最好不過了。
寫出這些后連我自己都忍不住開始神往了。
為什么姑娘們心中都有一家咖啡店呢?
俗話說,你想要精神小資就開書店,想要文藝小資就開咖啡店。當然開咖啡店是和文藝這個詞脫不了關系。
我認為文藝范兒并不是安妮寶貝說的白色帆布鞋、亞麻棉布裙、純凈馬尾辮,也不是局限于現代的單反加旅游,而是心中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一種表達方式,文藝和年齡無關,和長相無關,和你的心靈有關。
愛文藝是姑娘的天性,女人愛美、愛被愛,所以內心就是向往這些東西的,表現在實際生活中不就是文藝的生活方式嘛。
其次就是愛自由,人身自由和財務自由。不愛身體被束縛,不愛精神被束縛,不愛被老板呵斥,不愛被朝九晚五牽絆,就是愛自由。姑娘們覺得開咖啡店自由啊,當個老板,心情好了去店里喝喝咖啡,陪客人聊聊天,心情不好了收拾東西去旅游或者待在家睡覺。
人生最大的樂事無非就是這樣了,實現財物人身雙自由,剩下的大把時間任由你自己揮霍。我們且不論它的可行性,就是這種自由又美好的生活方式,有誰不愛呢?
浪漫和情懷。之前有個賣橙子的文案出了名,“甜過初戀”。人們為什么偏愛這家的橙子,就是因為帶給人們一種美好的情懷。現代人多為理性經濟人,當他們遇到能夠打動他們內心的情懷,比如感動、溫馨,就自然會追求,得不到的有恃無恐,現代人追求的就是這種情懷。
浪漫是為女人量身定做的,對愛情充滿浪漫的向往,對生活、對友情同樣也充滿了浪漫的期許。
然而有人對之嗤之以鼻,認為現代人的四大惡俗就是“從小有個音樂夢,辭職開間咖啡店,改變世界要創業,放下一切去旅行”。我們且不談這句話是否正確,若是比起“25歲買車買房,30歲娶美貌姑娘,35歲迪拜揮霍,40歲成為中國首富”這個來,哪個更惡俗呢?
在大學期間,身邊有朋友開起過咖啡店,就在學校附近,很小清新很文藝范兒,價格也不高,十幾塊錢一杯咖啡,可以安靜的在那里坐一下午。朋友說咖啡店開起來的半年間是不會盈利的,能夠把本兒收回來就不錯了。
半年是撐過去了,一年后咖啡店倒閉了。再后來,又有人在附近開了家咖啡店,現在還在渡過半年的“危險期”。
姑娘啊,跟你說這些不是在勸你不要想著開咖啡店了。
姑娘們想要開咖啡店和小伙子們想靠打游戲謀生是一樣的,都是一種夢想,有夢想是好事啊,不管它是否可以實現,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如果你覺得你是真心的愛這一行,喜歡磨咖啡豆,喜歡拉出漂亮的花型,喜歡烘焙出香香軟軟的糕點,喜歡與陌生的客人打交道為他們獻上甜甜的笑容。那么可以著手準備了。
如果說,你在上學,你在工作沒有時間,可以先從咖啡店員兼職做起。去星巴克、上島咖啡,或者在你們家當地的咖啡店,當你真正的接觸到“夢想”時,相信你會有更深的感觸。
當然了,這也不是鼓動所有夢想開咖啡店的姑娘都去開咖啡店,最起碼我們還是個現代的理性經濟人。并且不是所有的夢想都必須得實現,有的東西存在希望之中是最美的,當它一旦實現了就像是揭開了姑娘的面紗,或許你會失望。
以自己的經濟條件為基礎,以自己能夠承受的起的最大損失為底線,拿出吃苦耐勞的精神,拋開那些世俗的阻撓,如果你能做到了以上幾點。
那么姑娘,開一家屬于自己夢想中的咖啡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