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算是方法論。
進入一個市場后,如何利用“消費者杠桿“(為了好記憶,自創),如何激活市場。
所謂”消費者杠桿“就是”同一市場“中,消費者相互討論,介紹,引薦,引起連鎖反應,達到傳播、購買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認為的”營銷“,只起了一個刺激作用。
如何撬動“消費者杠桿“?兩種方式,一個是”口碑“(意見參考效應),一個”從眾“(示范效應)。
其中”意見參考效應“有包括了”提供超預期的新奇“、”創造知識落差“、”綁定分享話題“等方法。有機匯的例子舉得特別好。
其中'示范效應”又包括了獨特性、統一性、外顯性。
關于“消費者杠桿”真正經典的例子“培養粉絲”!小米初期,我們聽到的例子是小米用論壇的方式,培養了大量的米粉,自發進行了廣泛的傳播。(具體請大家參考《參與感》),包括李叫獸提到的“西關少爺”,還有張天一的“伏牛堂”,這都是在移動互聯網早期利用互聯網傳播的經典例子。但是后面互聯網成本越來越貴,又是另外一種情況。
另外,消費者杠桿只有“口碑”和“從眾”兩種方式嗎?
如果用“消費心理學”的角度去思考,撬動消費者群體,很多心理學的方法都可以去使用。比如《影響力》里面的六種武器,“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都可以使用,而這,又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李叫獸兩篇文章給我最大的啟示是,找到了寬泛的“市場”概念中最重要的”消費者杠桿”,是理解整個市場的抓手,將整個市場、營銷、消費者、心理學等全部串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