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夸獎的方式
這段時間心血來潮地看了一波藝術(主要是繪畫)方面的書,發現還是蠻有意思的,以前都是哐當哐當表示看不懂,現在居然能有一種“真是好看”的感覺,不由想起胡適先生說“讀書是為了可以多讀書”,意外地領悟了這件事,也算是收獲之一吧。
好了,開始看圖吧
雷諾阿的《無名女郎》是我覺得最美麗的一幅人物畫,一個人美麗的地方,大概還是在于氣質吧?畫面的沖擊力確實不是文字所能相比。可以一擊命中。
這是卡美伊回頭的那一瞬,真是不勝溫柔美麗,大概是聽到了自己丈夫莫奈的呼喚?這樣的回眸我愿意拿五百次擦肩來換!
自拍狂人倫勃朗,畫了這么多自畫像可惜我最喜歡的還是他為他情婦所畫的這一張23333,這個情欲的表現可比《洛麗塔》要舒服多了吧。
插播薦書
1
《藝術想怎樣》
就當作藝術史來看吧,還是蠻好玩的,借助它可以理清藝術發展的大致脈絡,這個職業怎么發展過來的,人們想表達的東西怎么在變化,又突破了什么限制,于是看畫的時候不會一臉懵逼了,起碼你知道有些畫就是為了讓你看不懂的。
2
《如何參觀美術館》
參觀美術館也要學的?作為一個門外漢,學一下也是好的嘛,多一種幫助理解的方法何樂而不為呢,況且這本書花不了你多長時間,還能了解許多有趣的事情,所謂發現之旅,不是看到新的風景,而是找到新的角度啊。
天吶,這特么是大理石做的啊!大理石啊!大理石怎么可以做出這樣的效果!油光滑面的,還這么柔軟曲線有褶皺!放大看第二顆扣子還是崩開的!
梵高嘛,之前是了解過的,杏花真好看,沒曾想后來又發現了這個,實在是有意思了,拋開喚起的情緒不說,這兩個人到底是什么樣的姿態呢?
謊言呀,謊言。從這里我才比較直接的認識到圖畫的宣傳作用,歷史真是個小姑娘,原來馬拉也不是什么善人嘛,話說《自由引導人民》也不是說的法國大革命呢……
好家伙,畢加索原來是個信共產主義的,繪畫到畢加索這里,也還真不知道是進步還是退步了,關于美的概念似乎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對本能和神話的接近畢竟不是假的。
第一眼看到透納這幅畫的時候,突然就覺得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了,這樣的感覺,在看久米桂一郎的《夏日黃昏時》也出現過,但是后面再看就沒有了,可是這幅畫不論什么時候看,都能帶來這樣的感受。
還是薦書
3
《藝術的力量》
這個是有紀錄片的,不過我更喜歡看書。欣賞藝術這個事,著實是有人帶著比較好一些,不然容易錯過太多東西。可以拿來看一個小時的畫,一瞟眼就看完了,會不會感覺像是損失了幾個億,有人帶著多少可以彌補一點損失吧。
4
《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
這個可以和《藝術的力量》互為補充的吧,也是帶著人看,不過中國人帶著和外國人帶著感覺還就是很不一樣。于是對比起來也就成了很有趣味的事情,特別是在介紹同一個人的時候,所使用的資料,表達的觀點,甚至文風,這一比起來,誒呀,就當是避免偏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