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一種感覺,深入思考一個問題或一件事情時,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答案。可一覺醒來,突然醍醐灌頂。有時,這種狀況會出現在你洗澡、慢跑、睡覺甚至與人閑聊時,而那時你并沒有刻意去思考這個問題時,但腦子里卻會突然靈光一現。這種狀態便是本書要探討的核心問題——頓悟。
頓悟,是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但這種狀態似乎是可遇不可求的。越是想找到答案,答案有時會越遠地逃離我們。那到底有么有一種方法,能夠快速、輕松地獲得頓悟,在我們最需要它時,盡量快速地進入頓悟狀態呢?作者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在開始進入探討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頓悟這個概念。我們通常的思考方式是在自己的記憶庫里搜索解決方法,這一方法得以實現的前提是答案必須儲存在記憶庫中。而頓悟則是指一種新的想法,即從來沒有過的想法。也就是說,你獲得的頓悟并不是簡單的知識再現。
每個人獲得頓悟的渠道和狀況有所不同,但其有一個相對統一的特點,有此類經驗的人都表示,頓悟之所以出現是依賴于一種平常心。這種平常心是指人處在一種隨和、開放、無壓力、無束縛的狀態。如果你能經常保持這種狀態,會增加獲得頓悟的可能性。相反,如果你經常心神不定、心中壓抑,那么頓悟就會遠離你、不敢靠近你。這種心境的產生是自然而然的,而我們有時只是不得其法。其實,我們只要保持良好心態,就能重拾這一本能,獲得更多頓悟。我們可以嘗試做各種各樣的事來使自己進入頓悟的狀態。比如散步、休假、逛街、禱告,甚至洗澡,或一個人靜靜地躺在沙發上。讓自己的大腦從忙碌的狀態擺脫出來。當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快速進入頓悟狀態的方式時,恭喜你,你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其實頓悟無時不在,只是我們毫無察覺罷了。之所以我們把握不到它,就是因為我們緊張的心境完全遮蓋住了頓悟的聲音。這也是之前提到的要找到讓自己放松下來的最佳方式的原因。你應該停留在輕松、慵懶、好奇的狀態中,敏銳地等待頓悟的到來。這種方式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訓練達成,具體方法在書中有詳細論述,這里不做贅述。
嚴格意義上講,本書探討的問題只具備一定的科學性。是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專業人員及參與者的經驗的總結和梳理。而且頓悟我感覺應該更多的屬于心理學研究的范疇,而心理學還是一門年輕的科學,流派繁多,各執一詞。并不存在一種類似物理學、數學那樣大一統的理論體系。而且心理學在我看來,更多還停留在“黑箱”階段,我們只掌握了輸入和輸入系統,其內部的具體運作機制,其背后的生物、神經乃至物理學原因還遠遠沒有達到完全解釋其成因的程度,還需要長期、深入地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