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一、機會成本
為了讀書而不得不放棄的經濟收入,就是每個職場人重回校園的最大代價。
在經濟學里,不得不放棄的東西,就是為當前選擇所付出的機會成本。可以這樣理解機會成本: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放棄掉的魚,就是選擇熊掌的代價。
了解機會成本,我們可以記住以下三個詞:
“所有”,所有的選擇,都有機會成本。
“最大”,你的機會成本,是你當前選擇最大的那個代價。
“必然”,你的機會成本,是你必然可選的那個選項。
#無所事事的虛度光陰,就是你選擇投資自己的機會成本。#
? ? ? ? ? ? ? ? 二、比較優勢
比較優勢:就是我做的比你好,也得你來做,事情應該交給機會成本最低的人。
雖然在做常規數據報告這件事上,我有著絕對優勢,但我的數據分析專員,卻有著非常明顯得“比較優勢”。也就是說,他有用比我更低的機會成本產出這份數據報告的能力。
不斷地投資自己,實際上就是變相地增加機會成本,降低我們在瑣事上的“比較優勢”。最終把做的價值不高的事交給機會成本更低的人,然后在某個點上集中爆發,華麗轉身成就職場核心競爭力。
如何運用比較優勢?
第一,在不具備比較優勢的事情上,主動出讓。
第二,在具備比較優勢的事情上,果斷進入。
第三,不斷降低自己在瑣事上的比較優勢。
? ? ? ? ? ? ? ? 三、沉沒成本
一句話理解沉沒成本:因為“來都來了”,所以“將錯就錯”。
人并不總是理性的,在做決策時總會被已經發生在過去的成本所影響,經濟學上將這種已經發生且無法收回的投入,稱為“沉沒成本”。
面對沉沒成本,我們可以學會:
第一、敢于“半途而廢”,該放棄的時候,要懂得放棄。
第二、讓人“欲罷不能”,故意制造用戶的沉沒成本。
第三、創造“覆水難收”,如果你確定要翻過一面墻,先把帽子扔過去。
#有人說,這個世界,只有投資自己的成本永遠不會沉沒。#
? ? ? ? ? ? ? ? ? 四、邊際成本
在經濟學里,邊際成本是生產者理論中的一個概念,是指額外多生產一單位產品需要付出的成本。
深入理解邊際成本,我們要記住以下三個概念:
第一、規模經濟,降低邊際成本;
第二、互聯網經濟,邊際成本趨零;
第三、零邊際成本社會,協同共賞。
? ? ? ? ? ? ? ? ? 五、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一個人的世界不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成本。
正是有了交易成本的存在,才給了企業存在的空間。
阿里巴巴公司的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阿里巴巴創造的就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價值。
如何降低企業內部的交易成本?
第一、隱形成本線性化;
第二、組織結構扁平化;
第三、決策流程信息化。
#投資自己,可以極大地降低內部交易成本。#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