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頁出處:
書? ? 名:幸福的方法
作? ? 者:[美] 泰勒·本·沙哈爾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學習目的:了解什么才是自我和諧的目標,并學習制定出自己的自我和諧目標。
R原文片段:
l復述知識:
很多的研究證據清楚地顯示了目標和成功的關系,而目標和幸福的關系則不是那么明顯。傳統的智慧告訴我們,幸福就是達到目標。但是,幾十年的研究結果卻讓這種信念受到了嚴重的挑戰:一個人在實現目標之后會感到滿足,無法實現時則容易失望,而這些感覺其實都很短暫。
心理學家菲利普·布里克曼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樂透大獎得主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就已經回到了他們之前的幸福感水平——如果他們在中獎前是不快樂的,那他們就會回到不快樂的狀態。同樣,因車禍致殘的人,在短短一年內就可以回到車禍前的快樂心態。
所以,本文的觀點是:一個人的幸福感是一個人固有的一種比較恒定(相對穩定但可以后天習得)的能力,和目標達沒達成的關系不大。倘若一個人沒有感受幸福的能力的話,那么無論他取得怎樣的成就都不會有幸福感。人生是短暫的,我們應該在世俗的成功的道路上迷失自我,還是應該遵循自己的內心追求成功的同時追求自己的幸福?
文中給出一種可以增加我們幸福感的方法,既遵循內心制定目標的方法,制定自我和諧的目標的方法。
具體步驟如下:
1,確定自己能做的事,在這些能做的事中先做自己想做的事,再做自己不得不做的事。
2,盡量增加想做的事,減少不得不做的事。
3,繼續細化,找出自己真正最想做的事,并付諸行動。
A1激活舊知
去年之前我一直覺得人生的終極目標應該是追求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富足自由,在追求物質的路上忙碌不堪孜孜不倦,在追求精神的路上各種學習故作高深。因為想要的太多,精力有限,整個人過于焦慮,去年春天因要工作要帶倆娃哄女兒輔導兒子作業等等事情實在沒時間準備心理咨詢師考試,和家人大吵一架,他們很不理解我為什么要把自己逼這么緊,為什么不能把專心把孩子帶好做好一個媽媽和妻子,而我也非常不理解他們為什么這么不支持我進步,這么不支持我的工作和想做的事情,直到去年夏天的時候我的身體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我才明白,之前的那種狀態一直是不對的,那些目標也是不和諧的,是超出我個人精力之外的,我不是超人,我沒有能力面面俱到。
后來我反思,人生的終極目標到底應該是什么,為什么很多即使功成名就的人也不快樂,達到目標就一定能獲得幸福嗎?我覺得不是,幸福是一種能力,一個沒有感知幸福能力的人無論取沒取得成就都是不快樂的。
所以,現階段的我覺得人生的終極目標應該是做一個有幸福能力的人,并把孩子教育成有幸福能力的人。
我辭了工作,刻意的減少了很多不想做的事,我開始注重心靈成長方面的內容,慢慢的 ,即使在家里什么都不做我也能很心安理得的感覺到快樂和力量,并且能通過一言一行把這種快樂和力量傳遞給孩子們。在這種放松和安怡中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隨心所欲的閱讀,感悟國學書籍,和孩子們一起玩耍等等非功利性的事情并享受到從未有過的沉浸在其中樂趣。
A2催化應用
1,繼續有余力的大規模閱讀各種非功利性書籍。
2,繼續減少不想做的事情,打卡之類的活動量力而行的參加。
3,真正想做的除了閱讀就是放空自己好好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