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注定是黃石文學事業發展中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里,黃石作協完成了換屆,實現了新老交替,一批年富力強的文字圣徒接過了接力棒。?
這一年里,我們立足打基礎、管長遠,明確了主席團分工,建立了規章制度,規范了會員審核,強化了檔案留存。?
這一年里,我們既堅持了傳統,也創新了內容,我們秉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既在廟堂之高聽名家講座,也奔向荒野看奇花異草,從宋山到金牛到還地橋,一個個或荒涼或驚艷的鄉村,共同構成了這一年度的文學樣本。?
這一年里,我們既有長篇巨制,也有斷章詩行,既有首發原創,也有評論文章,無論長短高矮,無論影響遠近,都是流淌的血液、精神的掛果,都一視同仁地值得我們去呵護、珍惜和分享。?
這一年里,不管是采風隊伍,還是微信平臺,既有年輕后生,也有古稀老人;既有賣雞蛋的農婦,也有拿公餉的官員;既有古詩古句,也有新文體寫作。這一年里,消失多年的文友回來了;這一年里,蟄居沉睡的心靈蘇醒了……黃石文壇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局面正在形成。?
然而,我們似乎還應該看到,文學看是熱鬧的場景,卻更是寂寞的修行。既然是修行,就得有篤定的信念、沉靜的心魂、堅定的意志和恒久的耐力。依我有限的視野,這樣的修行者,在黃石的文學隊伍里,似乎還很少很少,且面目模糊,不夠堅毅和清晰。更多的寫作者,都是迷茫、零星、含混、消閑的表達,以至于最終淹沒在這個瞬息萬變、浩大空茫的時代里。無論是作品文字,還是實際言行,我看到和聽到的,多半是生命的庸常和無謂的耗費,或忙于生計,或苦于名利,或醉于小成,或限于猶疑,或樂于小康、或惶于體制。殊不知,這種忙碌、愁苦、陶醉、猶疑、知足和驚惶,扼殺的是才華,傷害的是文思,污染的是心靈。?
文學,既然讓我們魂牽夢繞,我們就要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地善待她。文學,既然是世上最真最誠的文字,我們就該無比虔敬、心如皎月地書寫她。?
這本是常識,但我們總是忘掉常識。?
我們的文學隊伍里需要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人,需要癡心不改、童心未泯的人,需要情懷深廣、氣象浩大的人,需要精神超脫、內心通透的人,需要激情四射、不吐不快的人。這樣的人,既是天生的,更是養成的,是在紛繁復雜、百味雜陳的人生中淬煉、修行出來的。?
黃石鐘靈毓秀,物華天寶,內有堅銳的礦石和銅斧,外有鮮美的桃花和鱖魚,文化內質剛柔并濟,相得益彰。古老神奇的東楚大地,終究會化育出奇崛的心靈和錦繡的文字。這樣的文字只能醞釀在那些修行者的心腦里,而這樣的修行者又在哪里呢?或許,他正行走在路上;或許,他就潛伏在身旁,時刻等待著我們的發現。?
2019,一個嶄新的年度已經走來,讓我們一同期待著你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