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月不明星也稀,一田有德國啤酒節,俱樂部有新生文藝晚會,逸夫樓報告廳有宣講會,而我們這么一群人于穹頂之下草坪之上席地而坐,“坐而論道”,所論者乃一位著名教授的《有俠有仁是青春》(前半部分)。
在澤園的草坪上,在黑夜星空的關注下,在搖曳冷風的關照中,我們開始了討論。首先是主持人問:“你認為的青春是什么?”
學長說:青春無悔便是青春
A學弟說:青春實際上就是一個大多數年輕人具有的青春、朝氣和樂觀的一個升華表現。青春可以更多地去提早發現更多的事物,但它總體上是你個人所應該具有的素質特征,諸如具有更多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
B學弟說:青春是一種經歷和體驗,是尋求自我的一個過程。
我說:青春不僅是人生的一個時期,它不是按照年齡大小來進行分門別類的,不論你是青年人亦或老年人,它不過是一種心態、色彩、激情。有的人,他們年齡雖大,但是他們有一種激情,像1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以及“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等,他們一生都在奮斗,奮斗是青春最靚麗的色彩;有的人,他們擁有年輕的外表,心卻已經陰郁的封閉而蒼老了。青春是一個人的精神氣質……。
然后主持人問:“你最青春的時刻是什么時候?”
C學弟說:脫離王者榮耀手游然后開始讀一些書籍,和同學朋友開始運動時是最青春的。
學長說:投身公益活動做自己想做的事業感受到了快樂是最青春的。
D學妹說:軍訓一開始并不想做好,后來心態轉變覺得軍訓也是展現大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要走好方陣時是最青春的。
主持人說:痛并快樂思想激蕩的歲月是最青春的。
我說:當我西裝革履站在舞臺上手握話筒進行演講講出我的大學時是最青春的。
有一位老師說青春是一種素質,是一種素養。青春并不隨著你臉上增加的皺紋而消失,也不是說你長得特別光鮮你就有青春。我很認同,人是社會性動物,青春是社會性的,不是生物性的。“我們為了那根本不存在的明天,付出了每一個今天。那就等于你付出了一輩子!你上小學是為了上中學,上中學是為了上大學,上大學是為了找工作,找工作是為了娶媳婦……就是你每一段都是為了下一段,等于每一段都不存在,一輩子就過去了。在大學階段怎么叫有青春呢?”我認為什么時候就做什么時候的事兒。讓價值理性取代工具理性不是很好嗎?接下來主持人問:“這是一個沒有文化的時代(依照文章提問的),那你認為文化是什么呢?”
這時我們各抒已見,有人說文化體現在生活,行為的方方面面,學長說不追求深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異這些體現著沒文化,還有人講什么是文化?為什么說我們現在文化正在缺失?
我一開始想到了對于文化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想讓我們更多地去想明白我們為什么而活著的問題,但是對于現在更多自殺率增加,這也無疑體現了大家對于為什么而活著產生了疑問,這可從側面反映出大家對哲學三大問中為什么而活著產生了疑問。但我也從學長的話中聯想到了我們現在對于為什么研究人與他人,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問題。我們對這些問題基本上都沒有進行過非常認真的思考。這也讓我們更多地缺乏了這些東西,讓我們不善于與人交流,不善于做生活的藝術師,……。我后來總結了兩句,文化是生活的積淀,文化是知識的變現。
對于文化這個大課題,以我們現在的功底,只能進行簡單的探討。孔老師倒是有深刻見解。“我承認,我這種人還能當北大教授,還能比較有名,還能夠影響一些人,應該承認我們這個時代矮化了,這個時代確實是一個矮化的時代,但是在這個矮化的時代里卻出現了那么多所謂的文化大師啊,國學大師啊,層出不窮,實際上我們自己心里要明白,這是一個沒有文化的時代”看看,這就是與我們青年學子不一樣的地方。遣詞造句無不體現字字珠璣,而且敢說真話,我們青年學子就是冠冕堂皇的話語說的太多了,以至于失掉了本真。
最后主持人又問了一個問題:“你認為的英雄是什么?”這個問題因為已經快接近討論尾聲,所以我搶答了。我說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過,英雄有三個特點。
一、骨頭硬,魯迅曾經說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不管是夸父逐日,還是愚公移山都是認準了一個事就一直干到底。
二、慈悲心,英雄的行為必須符合其內在的慈悲心,為了正義的事業愿意奉獻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的代價,舍小我成就大我。
三、真性情,魯迅又說過“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英雄也是和普通人一樣有情感有性格。只不過他們是為了集體的國家和民族的廣義利益在奮斗終身。
其實這篇演講稿有很多信息,像中國文化打敗了所謂的普世價值,革命傳統和古代文化傳統是一脈相承的等等。可以討論的東西有很多,只是限于我們目前的能力和眼界沒有展開更加深入的討論,是一個遺憾,也是一個幸事。遺憾的是不能深入淺出,追根溯源,得出一些實實在在的價值觀以及切實可行的方法論。幸事就是我們可以借此多番涉獵文史經哲,從不同角度解剖一位名師大家的文章,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