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似乎一直沒認真想過自己喜歡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最近這個千年不知道卻終于有了點樣子,原來那些印象派的感覺指向的其實就是像人的人……
有些人離開了,有些人進來了,豐老說“無常就是常”,人這一世,讓人又恨又愛的也正是這無常吧。
一生你不畫一次《星空》,是一輩子也理解不了梵高的,縱然讀這《梵高傳》千百遍……
一副能把人逼瘋的作品,如若你又恰巧有點“正經人”眼里“不正經”的東西,恭喜你,你有了一把與梵高共情的鑰匙。
那是100多年的距離,在各自的平行時空里,你和梵高分別畫著鏡像的星空和文森特想象的星空,我怔在了星空下,那個人的熱情與瘋狂讓我窒息,扭曲的線條,短促急于表達的直線條,不經調和直接涂抹的色塊,還帶著被重力與作用力擺布的痕跡,熾熱的黃里潛伏著砷的味道,妖冶的樹夾雜在紅與黑的糾結中,你卻根本無法區分那顏色從哪開始,要指向哪,我一怔,梵高不曾有過“疆界”,我想,也許正是這缺乏葬送了他,也成就了他……
有那么一會,我難過了,矛盾了,可憐了,敬仰了,我想哭,想出去透氣……
我也不喜歡純粹的藝術,人造的東西一旦變得純粹也就被看見了結局,純粹這東西,難道還有比大自然做的更好的嗎?
想想梵高吧,熱情與瘋狂,一個像人的藝術家,把自己融進了作品,也把自己活成了一件藝術品,37年不長,對于一個活著的人,倒也足矣……
去畫一次《星空》吧,你會被點燃,像人一樣!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