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早,想到回到家里只有一個人,胃口又不太好,不知道吃什么好,于是決定去老爸老媽那里吃飯去。一來也可以陪陪父母吃飯,讓冷清的家里有些人氣;二來可以不用做飯,洗碗;三來也可以讓老爸幫忙檢查孩子地作業(yè),自己可以偷懶。真是一舉三得!
給老媽的電話一接通,就聽見老媽那大嗓門:“兒子!晚上要來吃飯,好…好!有菜!”
“別弄太多,簡單點就行了。”
“曉得了!你們來啊!”那頭老媽傳來爽快地笑聲。聽到老媽笑,心里突然溫暖起來,有父母在,真好!
六點,我?guī)е鴦偡艑W的女兒到了老媽這里。女兒叫了爺爺、奶奶就鋪桌子做作業(yè)了,我進到屋里和老爸老媽打了招呼。
明亮的燈光下,我發(fā)現(xiàn)一直看著我笑的父母滿頭的銀絲在燈光下閃爍著白光,內(nèi)心里忽然有了一些酸楚。老媽遞過來一個蘋果,“今天早上買的,賣8元錢一斤,我要他5塊賣了二斤我了。呵呵呵!”老媽一臉得意地說著,笑得像個孩子。
“嗯,還是您會買東西,要是我去買估計是要賣8塊地,”我接過蘋果笑著恭維老媽。知道老媽就好這口,喜歡聽人恭維。果然,老媽就開始說了:“你們年輕人怎么買得好東西哦!都是人家賣不了,剩下的,就便宜賣給你們了。這……我賣這么久東西,我還不知道吧!其實……”
“你一會來講,孩子們過來吃飯就趕緊做飯他們吃么,哪那么多話,”老爸插話阻止老媽的長篇大論。
“你就會說別過,這跟孩子說下話也是教下他經(jīng)驗,就不讓別個說,”老媽氣沖沖地對老爸發(fā)火。我一看情況不對,趕緊對老媽說“媽,是肚子餓了,中午沒吃飽,趕緊做點吃地吧。”
“好好好,這孩子中午怎么沒吃飽呢!”老媽一邊說一邊進廚房忙活去了。我也找了個椅子坐下,看著孩子在桌上和爺爺一塊討論作業(yè)的場景,思緒回到了小時候的畫面。
畫面中的我如同女兒般大小,背著書包坐在老爸的自行車前面,后面馱著哥哥一起上學。那時的學校和學校門口的早餐店,米粉、煮巴子、鍋奎以及一群流著口水的小學生。破舊的教室、簡單的游戲、看小人書的我,以及父親用濃重的家鄉(xiāng)口音教我讀英語“惡婆”的場景……那時的父親還是清瘦清瘦,有一頭烏黑茂密的頭發(fā)。
“可以收拾桌子吃飯了,”老媽的一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我趕緊起身幫忙把桌子和凳子調(diào)整好,父親去廚房拿碗筷,我則去幫忙端菜。女兒在旁邊揉著發(fā)酸的手,靜等飯菜上桌。
在大家的幫忙下,飯菜上桌了,我們也都坐下吃飯。老媽上桌一會就開始把的菜往我面前調(diào),一邊調(diào)一邊叫我多吃點。我不停地吃菜表示我喜歡吃,老媽就開心的狠。然后就又開始講她這幾天賣東西賺了多少錢,是怎樣又賺錢又把生活過過來等生意經(jīng)。我則一邊聽一邊不時回應(yīng),讓老媽啰嗦過癮。老爸則一邊聽一邊微笑搖頭,女兒則是一幅厭煩地表情。
如同每一次一樣,老媽總是喋喋不休地傳授她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意經(jīng)。我則一邊吃飯一邊左耳進右耳出的。說的多了,老爸就會說她“每次孩子來吃個飯,你就啰嗦個不停。”好啦!瞬間,戰(zhàn)爭就變成二人之間的啦。我一看這情況就會趕緊熄火,讓老媽弄點什么東西來吃。這個方法老靈驗了。老媽就會先放下爭吵去給我拿我喜歡吃的來。
燈光下,曾經(jīng)消瘦的父親已經(jīng)有點發(fā)福了,臉上的皮膚也開始下垂,頭發(fā)也花白了。母親則依然消瘦,和父親一樣頭發(fā)也花白了。看著和孩子講題的父親,又看看在一旁椅子上沉默的母親,一種對相濡以沫這個詞的理解更深刻了些。
兩個老人,選擇用爭吵的方式表達著彼此的情感。在家里不看老媽多瞧不上老爸做事情的樣子,可是一旦出點大事。比如生病了,那種對老爸的依賴就出來了。老爸這個時候也不計較老媽平常的嫌棄了,一邊小心翼翼地照顧著老媽嗎,一邊還被老媽嫌棄。這真的是一種老來相伴的感情。
捫心自問,我們做子女的平常很少去盡自己的孝道。為父母做飯,端茶倒水伺候,反倒很多時候是父母為我們端茶倒水和照顧孩子。讓我們可以放手工作,但是現(xiàn)在自己有事的時候又生耽擱我們的工作。只有父母這樣體貼這我們,而我們卻經(jīng)常用工作忙來掩飾自己不能去探望父母的違背孝道的行為。我為自己這種行為自責,今后一定要每周都陪父母吃吃飯。
聽聽父母的嘮叨,做一個用心的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