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經過昨天的反思,今天給自己“放個假”,暢所欲言的寫一篇“流水賬”。
首先非常感謝看到我的反思后給我鼓勵的老鐵們,謝謝哲鵬,謝謝雪,謝謝追夢的丹,謝謝愛麗絲,謝謝Alice_曌,謝謝清歡。
02
今天起床后,因為沒有5點起床,產生了一點自卑小情緒,責怪自己為什么沒有早起,好像聽到鬧鐘的那會是可以起床的。這樣的情緒沒有持續多久,因為今天我原本的計劃是要去游泳的,我需要準備游泳的裝備,以及規劃好游泳的時間。
說到游泳,因為小時候父母比較忙,又顧慮到我的安全,并沒有讓我去學,直到今年我才報了成人游泳班學會了。之前就特羨慕會游泳的人,自己學會后更是愛上了這項運動。
經過了早上一個多小時的游泳后,發現自己游得好像比上一次輕松了許多,更熟練了許多。我沉浸在這種喜悅中,早上的那點自卑小情緒也早就不知去向。
這讓我想起了《學習之道》中的“旋渦效應”:在錯誤發生了之后,人會習慣性地呆在之前的情感區域。破解之道就是,不要讓因錯誤而產生的情緒影響下一件事。我沒有因為早起事件影響游泳的心情,而是通過關注了自己的游泳的新狀態得到了愉悅,因為就算我再如何后悔,今天沒有早起這件事終究是無法彌補的了。
03
上周參加了剽悍江湖的《極致踐行者大會》,獲得了一本貓叔的碎碎念《成為百里挑一》。其中有一個書籍推薦,推薦了兩本書:《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和《六項精進》,我就把這兩本書作為本周的閱讀目標了,今天開始看《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經過昨天的反思,我不糾結于每天必須看完一本書了,而是要更有“質量”的去看書。今天我首先固定了看書的時間,用了2個番茄鐘——默認的一個番茄鐘是25分鐘,休息時間5分鐘,我自己做了調整,將一個番茄鐘設置為專注45分鐘,休息時間為15分鐘,2個番茄鐘也就是消耗2個小時,其中專注90分鐘。
再一個就是看書之前我就問自己一個問題:那應該是如何讀書?我盡量從書中找到答案。作者在序言中就提到:
正確的讀書方法,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讀,不是用“大腦”去認知,而是用“身體”去實踐。
在書中,作者通過自己的學生的視角,描述了一個人從落魄,然后通過高人指點閱讀,逐漸掌握了自己人生主動權的一個過程。其中有2個標志性的閱讀階段(我看到的,本書還沒有看完),第一個階段是100天33本書,這個階段主要是養成閱讀的習慣,挑自己想看的書看。結合我自身,有幸在去年遇到了一些書,一些人,讓我養成了閱讀的習慣,現在每天不閱讀上個把小時,總覺得生活缺了點什么;第二個階段是一年100本專業書,這個階段是讓自己成為領域的第一名,至于后面有沒有更高的階段,等我明天看完之后再作分享。
因為心態的調整,不再想著一定要寫出一篇書評來,降低了“心理預期”,今天看書的專注度提高了很多,看書的同時也在印象筆記中摘錄了書中的一些話和自己的想法,待明天看完書之后,輸出一篇總結。
04
昨天晚上提前做了今天的事項安排,非常慶幸的是今天沒有太多的突發事件,工作學習也非常的順利,以上為反思后第一天所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