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我們最后的默契大概就是你不問我,我不理你,你不開口挽留,我便轉身就走,你不向我索問緣由,我便保持沉默和你疏遠。
以前一直覺得長大是一件標榜自由、獨立的事,意味著可以獨立自主地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可以盡情買,放肆愛,可以有效的選擇,可以任性地拒絕,可以不再有那么多身不由己,無能為力。
可是等到真的長大了,以為終于可以把人生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卻發現還是有很多事情無能為力。
我不知道我們是從什么時候起不再聯系,沒有發生大吵大鬧的情節,沒有矛盾橫生。所以當很多人問“你和她還有聯系嗎”我說沒有。再問“怎么了,當時你們那樣好”我再也答不上來。
這個問題我問了自己無數遍,到底是怎么了呢?沒有原因,有的只是默契地疏離。
我們真的很有默契,我說上一句你立馬知道我下一句要說什么,總是不約而同地說出同樣的話,喜歡的口味一樣,喜歡的男生類型相同。所以就連不聯系也都這樣的有默契。
沒有問你為什么不理我,沒有說一句道別的話,就這樣漸行漸遠。
他們說小孩子才問為什么不理我,成人都是默契地疏遠。
如果是這樣,我不想長大。
看歡樂頌曲家父母鬧離婚那一幕,雙方早已有了異心,各自有各自的小算盤。曲父以奶奶為幌子,全心為兒子謀利,曲母不甘示弱,早已暗自操盤。很難說誰對誰錯,一家人尚有二心,都在權衡利弊,為錢各自謀劃。只是覺得他們好累,情分在算計中早已慢慢稀釋。
他們說小孩子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
倘若家人間也以利弊來斤斤計較,那么我不想長大。
和他分開已經很久,我承認很想他,身邊突然少了一個人,感覺心也變得空洞。無時不刻地想他,就連夢境也不放過自己。
把他微信刪掉又加上,只希望能夠看到關于他的生活,即使只是皮毛。聽朋友說他也沒有忘掉自己,可是那有怎樣,他有他的自尊,我有我的固執。可以絕情地說狠話,卻說不出口那聲“咱們和好吧”
他們說小孩子會說出咱們和好吧,大人卻總是隱藏。
如果是這樣,那我不想長大。
漸漸地懂得成年人的愛是不追問,不解釋,是心照不宣,是突然解散,是自然消解,是一種冰冷的默契。如果是這樣的冰冷,那我真的不想長大。
可是我們終究在歲月的裹挾中踏上年輪,腳步不止地向前行駛,既然歲月不可逆,那么可不可以讓我們回歸孩提時的率真。
可以坦率地問出那句“你為什么不理我?”而不是默契地疏遠,可以不必凡事論利弊,而以情優先,可以在他離開后,勇敢地說出那句咱們和好吧,而不是故作堅強地隱藏。
我寧愿我們沒有默契,也不要你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