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后件
已知如果A則C;現在C成立,所以A一定成立。
例:
1.偉大的想法最初都不被認同。你們都不同意這個想法,可見它一定很偉大。
2.假設上過大學的人是成功的,而約翰是成功的,因此他一定上過大學。
詞義模糊
利用語言的歧義,通過改換詞義用無關論據來證明自己的結論。
例:
1.午飯時,小明胡亂吃了一點兒就想走。媽媽說:“聽話,再吃兩口。”于是小明默默地吃了一口米飯和一口菜,媽媽竟無力反駁。
2.皇后告訴好奇地小鶴,她隔天可以吃一次果醬,但今天絕對不行,因為“今天”不是“隔天”。
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
對一組事物下一般性斷言之后,遇到反例時并不改變立場或對反例進行辯駁,而是靠隨意修改組內成員資格來回避這項反例。
例:
1.甲:處女座的人都愛雞蛋里挑骨頭。
? 乙:小明就是處女座,他可不這樣。
? 甲:小明并不算是真正的處女座。
亂賦因果
在沒有證據支持的情況下,認定兩件事只要先后發生或同時發生,就一定有因果關系。
例:
1.自從娶了她,我兒子就迎來了霉運。
2.每當長夜將近、破曉之前,河貍總是一路走到山頂并呼喚太陽出現。太陽總是如約而至。
3.我老婆做完手術沒兩天就去世了,肯定是手術出了問題。
滑坡謬誤
在沒有證據支持的情況下,將推測認作必然發生的事實,并以此論證,如果接受了某個命題,必定會導致一系列可怕的后果。
例:
1.你要是不好好念書,就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好工作,將來肯定一事無成。
2.要是允許同性婚姻,大家都不生孩子了,人類就要滅絕了。
虛假兩難
只給出兩種可選擇的范疇,并假設討論范圍內的一切都必居其一。因此,對方如果拒絕了一種范疇,就只能接受另外一種。
例:
1.你既然不討厭我,那就是愛我呀。
2.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在談到反恐戰爭時說:“如果你不和我們站在一起 就是和恐怖份子站在一起。”
合成謬誤與分解謬誤
合成謬誤:從所有局部都擁有某屬性推斷出總體一定也具有該屬性。
分解謬誤:從總體擁有某屬性推斷出某局部也一定擁有該屬性。
例:
1.草莓和芹菜都很好吃,草莓炒芹菜一定是美味。
2.只要在每個位置都引進最強的球員,我們隊就能拿到今年的總冠軍。
循環論證
把待證明的結論含蓄或直白地包含在前提中。
例:
1.你完全錯了,因為你說的沒有道理。
2.你應該相信神的力量,因為如果你不信他就會懲罰你。
輕率歸納
樣本太小或太特殊,缺乏代表性,卻試圖根據該樣本歸納出普遍結論。
例:
1.我從小到大吃的都是咸豆腐腦,所以豆腐腦都是咸的。
訴諸無知
將證據的缺席當作證據不存在的證據。僅僅因為沒有證據證明某命題是假的,就認為它是真的,或者反過來。
例:
1.沒有人能證明鬼不存在,所以世界上肯定有鬼。
2.安檢就是個擺設,我坐了那么多次地鐵從沒見到安檢查出過什么東西。
訴諸結果
根據命題成立將導致的結果是好是壞,來判斷一個命題是否成立。
例:
1.我不相信有命運。因為我不喜歡無法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覺。
2.上帝若不存在,人們便能為所欲為。
罪惡關聯
指出某個被社會妖魔化的個人或群體也認同某觀點,以此作為詆毀該觀點的論據。
例:
1.“你怎么能喜歡這幅畫,你知道他是出自何人之手嗎?- - 墨索里尼!”
2.我們不能讓女人開車,因為那些無神論國家讓他們的女人開車。
訴諸潮流
以命題被大多數人接受為依據,證明應該命題一定是真的。
例:
1.別人都覺得結婚你干嘛不結婚?
2.大家都在使用這款發膠,千萬別錯過。
訴諸恐懼
在沒有根據的情況下,設想某命題若被接受將產生一個可怕的未來,利用聽眾的恐懼使其接受自己的觀點。
例:
1.不轉發這條微博,你家人會遭災。
2.如果你不好好打扮自己,你老公將來就會拋棄你。
3.要是不建這個工廠,咱們縣就只能繼續窮下去了。
稻草人謬誤
通過曲解、斷章取義、過分簡化等方式,將對方論點替換成一個不同的觀點,再攻擊這個憑空制造出來的目標。
例:
1.你反對這個觀點就是和所有辛苦做研究的人做對。
2.一只健壯、充滿活力、色彩斑斕的大嘴鳥被一位畫家完全的畫走樣了,稍后他把他的畫展示給觀眾:“看,這只鳥多么呆滯、多么死氣沉沉!”
起源謬誤
對觀點的起源懷有情緒,僅僅因為觀點的歷史或論證者的身份,就維護或貶低這個觀點。
例:
1.你怎么能相信一個毛頭小孩的話呢?
人身攻擊
不直接攻擊論點,而是侮辱提出論點的人,從而詆毀論點;或者批判論證者的動機,從而否定論點本身。
例:
1.丑人多作怪。
2.你又不是真正關心降低城市犯罪率,你只是想要人們投票給你。
3.約翰說:“這家伙肯定是錯的,因為他沒有誠信,只管問問他上一次為什么被解雇。”杰克則說:“那你上次是私吞獎金的事又怎么說?”
訴諸虛偽
把注意力從觀點本身轉移到提出觀點的人身上,指出此人的行為或以往陳述與他提出的觀點存在矛盾,以此反駁該觀點。
例:
1.甲:大家應該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 乙:拜托,你自己都買兩輛車了!
2.就你還提倡打擊盜版,你敢說自己從來沒在網上下過片?
訴諸無關權威
訴諸與某個命題無關的權威,例如其他領域的專家或古人的智慧,來判斷該命題是否成立。
例:
1.他連奧運冠軍都能拿到,難道還會管理不好一家小公司?
2.現代人根本就沒有睡足覺,僅僅幾世紀之前,人們每晚要睡9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