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必然》

  • Author:杜七
  • Date:2016.02.29

這些影響廣泛的歷史趨勢至關重要,因為孕育它們的『基礎環境仍在活躍和發展』。這也強烈地預示著,這些趨勢將會在未來數十年中持續增長。我們還看不到任何阻止或消弱它們的力量。

下屬力量將會得到凸顯:形成(Becoming)、知化(Cognifying)、流動(Flowing)、屏讀(Screening)、使用(Accessing)、共享(Sharing)、過濾(Filtering)、重混(Remixing)、互動(Interacting)、追蹤(Tracking)、提問(Questioning)、開始(Beginning)。它們高度疊加的力量,彼此依存,相互促進。這些力量并非命運,而是軌跡。它們提供的并不是我們將去往何方的預測。它們只是告訴我們,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會向哪些方向前行,必然而然。

知化:賦予認知的能力。能夠結合人工智能的行業會多到數不盡。越是看似不可能的行業,加入人工智能帶來的影響會越大。比如,知化的投資,知化的音樂,知化的玩具,知化的體育

吳恩達這樣解釋道:建設人工智能就像造一艘火箭飛船,需要一個巨大的引擎和許多燃料。飛船的引擎是各種學習型算法,而燃料是我們提供給這些算法的大量數據。

我們要制造生物演化無法得到的新型智能。我們的職責就是制造能夠用不同方式思考的機器,也就是創造異類智能。我們確實應該把各種人工智能稱作『異類智能』。

第二次自動化浪潮正引領這項變革,而人工認知、廉價傳感器、機器學習和分布式智能成為變革的焦點。廣泛的自動化將會觸及包括體力勞動和知識性工作在內的所有工種。這一切都是必然的。讓機器人代替我們從事現在的工作,讓我們在它們的幫助下去構想有意義的新工作吧。

在這種不停變動的新體制的核心,是更加細致入微的計算。我們正在進入計算時代的第三個階段:流(the Flows)。第一階段是借鑒自工業時代—『桌面』和『文件夾』;第二個階段數字時代是『頁面』,網絡本身則是超鏈接聯系起來的數十億個頁面,包羅萬象,既儲存信息,又傳遞知識,取代了桌面界面,這種連接起來的網絡,結構是平的。第三個階段是『流』和『信息流』。『流』的實時性更強。第二個階段的基本單位,變成了『流、標簽、云端』

經濟學中有一條顛仆不變的定理:一旦某樣事物變得免費,變得無所不在,那么它的經濟地位就會突然翻轉。

原生價值必須是在交易時產生的特性或者品質。人們無法復制、克隆、存儲具有原生性的事物,也無法仿制和偽造原生性。原生性因實際進行的特定交易而生,獨一無二。原生性為免費的復制品增添了價值,從而使它們變成了可以出售的商品。

『屏讀』或許是這種行為更合適的名稱,而不是閱讀。屏讀包括閱讀文字,但還包括觀賞文字、閱讀圖像。這種新行為擁有了新的特征。屏幕不用關閉,我們的實現永不離開。

『書』這個字不再試名詞,而是動詞。書的含義更多的向『訂購』傾斜,而非紙張或者文本。書是一種變化,是思考、寫作、研究、編輯、改變、分享、社交、知化、組合、營銷、進一步分享、屏讀等動作的持續流動。而這種流動產生出來的書籍,又會隨著時間不斷變化。

書籍曾擅長培養出深思的頭腦,屏幕則鼓勵更加功利性地思考。

通過這種方式,一個區塊鏈便借用點對點系統建立起了貨幣信任。正如比特幣的支持者們所說,使用比特幣時,你對政府的信任便轉而被對數學的信任所取代。

在我們向『使用權』靠攏并遠離所有權的長期進程中,有五個深層的科技發展趨勢騎著推動促進的作用:1)減物質化;2)按需使用的即時性;3)去中心化;4)平臺協同;5)云端

隨著人們協同程度的增加,群體從只需最低程度協同的共享起步,而后進步到合作,再然后是協作,最終達到集體主義。每一步發展都需要進一步的協同。

未來30年中最大的財富和最有意思的文化創新都會出現在共享領域。到2050年,最大、發展最迅速、盈利最多的企業將是掌握了當下還不可見、尚未被重視的共享要素的企業。任何可以被共享的事物—思想、情緒、金錢、健康和時間,都將在適當的條件和適當的匯報下被共享。

在一個信息豐富的世界里,大量的信息內容意味著某種東西的缺乏:無論它是什么,肯定是因信息消耗引起的缺乏。而大量的消息消耗的是什么,這是顯而易見的:它消耗的是信息接受者的注意力。因此信息的豐富促成了注意力的缺乏。——赫伯特西蒙

數字比特流最為重要的特性是可互換性,這使得不同形式的媒介可以輕易變換形式,產生變革,以及互相融合。快速流動的比特使得一個程序可以模仿其他程序。模仿另一種形式的能力是數字媒介自帶的功能。

信息的膨脹速度比其他任何事物都要快。信息的積累速度比混凝土用量的增長速度(7%)更快,比智能手機或芯片出口的增長速度更快,新信息正以每年66%速率增長,每18個月翻一番,正符合摩爾定律規定的速率。

元數據是一種新的財富,因為比特與其他比特發生關聯時,價值就會提升。比特最低效的呈現方式就是單獨且直接地存在。沒有被復制、分享或是與其他比特相關聯的比特將是短命的。

至今為止,當綿面臨選擇的時候,我們一般傾向于更多地分享、揭露以及變得更加透明。我會這樣總結:虛榮戰勝了隱私。

匿名是一種逃避責任的手段。因此,推特、Redditt等網站上,大多數粗暴的騷擾都是匿名的。不用負責任的狀態最大程度上釋放出人類的惡。

數據想要互相關聯,一個比特單位的數據參與的關聯數越多,就越強大。

下一步就是將分類信息、故事以及快訊再次解綁成更基本的成分,并用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編排。就如同把信息打碎成更小的粒子,讓它們互相之間產生新的『化學結合』。

這張傳感器之網將在未來10年里產生『無限多級』字節的數據,其中每個比特又能創造出雙倍數量的元比特。經過實用人工智能的追蹤、解析和知化,這片浩瀚的信息『原子海洋』會被塑造出上百種新形態、新奇產品以及創新服務。更高層次的自我追蹤帶來的可能性會讓我們感到震驚。

維基百科的成功讓我對社會力量產生了新的認同。如今,我更關注集體的力量以及個人在面對集體時產生的新義務。除了拓展公民的權利,我還想拓展公民的義務。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