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詩經》第二天:《桃夭》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en 二聲)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zhen 一聲)。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注釋:

之子:這個人,指新婚女子。于歸:女子出嫁。

宜:適當,相宜和順。

蕡:形容果實肥大。實:果實,比喻生子。

蓁蓁:草木繁盛的樣子。比喻家族興旺,福蔭后代。

譯文:

桃樹繁茂,桃花燦爛。女子出嫁,和美一家。

桃樹繁茂,果實豐碩。女子出嫁,幸福一家。

桃樹繁茂,枝葉濃密。女子出嫁,快樂一家。


賞析:

這首詩和前一篇《樛木》無論從結構上,還是表現手法上,甚至內容上都非常相似。《樛木》是表達對新郎官的祝福,而這篇《桃夭》則是古代人表達對新娘的祝福的。因此,人們常常將《樛木》和《桃夭》這兩首詩看作是“夫妻詩”。


桃花

《桃夭》開篇以能夠開出燦爛艷麗的桃花和結出甜美果實的桃樹來起興。看到滿樹絢麗的桃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新娘子那美麗動人的容顏。后人經常用桃花來比喻美麗動人的女子,甚至以桃花來比喻姻緣,新年買桃花祈求桃花運。這樣看來,這種習俗或許是來自于這里也未可知。而結滿桃子的桃樹,被用來比喻女子出嫁后生下一群可愛子女。因此,這篇詩歌是在贊揚新娘美麗賢惠,能夠生兒育女,使家庭美滿幸福,使夫君家日子蒸蒸日上,像繁盛的桃樹一樣生機勃勃。


結構上,這首詩同樣使用了疊章的手法,讀來極富節奏感。詩句的寓義也逐層加強,感情真摯。不難想象,古人是如何配上樂曲在婚禮上吟唱出來,以此來祝福新人幸福美滿的。

相對比前一首詩,這首詩里面美麗的桃花,給人的畫面更美。因此更多的人,尤其是女生會比較喜歡這首詩,這點可以從后人以桃花來寓義愛情,而知道“樛木”的人則甚少這點可以輕易看出來。另外,從詩歌的句式和用詞來說,這首詩在現代人看來生僻字更少,讀來更加朗朗上口,也更容易記住。

不過,從詩歌的內容上來說,我個人更喜歡《樛木》,因為,《樛木》全詩至始至終都是表達對新郎的剛健體貼和新婚快樂的祝福。而《桃夭》之中有很多現在看來屬于封建傳統習俗的內容在里面。比如“宜其家室”,“宜其家人”,還有“有蕡其實”等。都是表達女子出嫁后給男方家庭帶來的好處,從這個層面來看,說這是一首祝福新娘的詩,還不如說是祝福新郎從此獲得一個“賢良淑德”的娘子的詩更適當。誠然,古代女子的主要任務似乎就是“相夫教子”,在家處理好各種家務,照顧好老人小孩,管理好整個家庭,為丈夫在外忙于事業免去后顧之憂,做一個“成功男人背后默默無聞的女人”。但是在現在看來,為了“相夫教子”這樣的目的出嫁的女子未免有些可悲。結婚后要天天面對一大堆的家務事,要經歷多次痛苦生下孩子,只為夫家“延續香火”。在古代,用來衡量女子是否是一個成功女人的標準就是看她能否輔助夫君,使其事業上升;能否生兒育女,開枝散葉;公公婆婆是否滿意等等。這些思想,在這首《桃夭》里面可以說是表現得十分充分。

所以,這首詩在現在這個講究人人平等的時代讀來,總有一種高興不起來的感覺。如果我是一個女的,聽到這樣一首詩,我寧愿選擇不嫁,也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過,無法否認,桃花確實很美,用來比喻美麗的女生是很美好的。但是美麗的桃花也是有其選擇是否結果的自由的。美滿婚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相互扶持的基礎下的。彼此除了是夫妻關系,更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有權力去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平等的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詩經詳解(一) 關雎 先秦:佚名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漢唐雄風閱讀 4,322評論 0 41
  • 【桃夭】(經文) (一章)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二章)桃之夭夭,有蕡(fen2聲)其實。之子...
    宣成子閱讀 1,638評論 0 10
  • 詩經全文及譯文 《詩經》現存詩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廟樂章,分為風、雅、頌三...
    觀茉閱讀 66,203評論 0 18
  • 筆/骨妖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骨妖閱讀 687評論 2 3
  • 問題表述: <txt id='txt'>qwe</txt> 這個在任何瀏覽器可以正常顯示. 在chrome, sa...
    少杰_941a閱讀 34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