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身邊的小確幸》,收到許多朋友的點贊和打賞,就像難得下廚燒了一桌好菜,客人吃完點頭稱贊,欣喜之余,問自己還能端出多少好菜?供朋友們品嘗,于是決定將這個主題作為一個系列寫下去,我不知道能寫多久,但我相信,只要用心體察,身邊的小確幸,每天都在發生,總有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收獲。
01意外的馬甲線
十多年來,增肥一直是我的目標,停止跑步后,體重小幅上升,當有一天,衣柜里大部分衣服都嫌小時,減肥第一次成為我的剛需,在換衣服與減重之間反復權衡,所有衣服換大一個尺碼的成本,比把體重減下去的成本高多了,不換衣服說只能折騰自己了,于是鎖定一個簡單易行,不受天氣影響的運動項目----仰臥起坐,開始刻意練習。
一個人也可以完成仰臥起坐,把枕頭放在疊好后的被子上,增加壓住腳的重量,雙腳伸到被子下面,躺平,雙手交叉放到后頸,用手部與腹部的力量,借助壓住雙腳的力量,使身體緩緩坐起,完成第一個最艱難,之后利用慣性,第二個開始就容易多了。
《微習慣》告訴我,定一個最小的目標,馬上行動,只要做到在前一天的基礎上多完成一點點,用這種方法,任何一樁事情都可分解到簡單易行,最小可操作單位 ,從10個仰臥起坐開始做,每天在前天的基礎多做1個,到今天已連續堅持42天了。
《刻意練習》告訴我,每天進步一點點,才是有效的刻意練習,首先,每天要練習,其次,必須要有正反饋,每天增加一個數量,做完就已經形成積極的正反饋,不管是早起打卡,還是跑步練習,我都是采用同一種方法堅持下來的。
達成的數字越大,完成后的成就感也就越大,當然越舍不得放棄,今天早上,仰臥起坐做到60個,這是我沒開始做之前,完全沒有預料到的結果,當初覺能做到50個,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現在完成60個也很輕松。
站在起點看終點感覺遙不可及,等真正付諸行動,上路后再回望,一切皆有可能。
我不知道最后能做到幾個,如同現在不知道,每7天完成一篇文章,最終我會去到哪里一樣,一切未知都值得探索與憧憬。
一個多月仰臥起坐的刻意練習,趕跑了堆積在腹部的脂肪,衣柜里一半衣服重新“復活”重新啟用,更令我感到意外與驚喜的是,從來沒奢望擁有的馬甲線,竟然能夠有點雛形了,當初只想要一個A,結果在無意中獲得超出預期的A+,這加的又何止是一種小確幸呢?
02?最有效的學習是學以致用
1、BMI指數
說到減肥,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體重是否超重,重多少?如果沒有具體的數字,相當于沒有明確的目標,減肥往往只是美好的愿望,很難真的減下來。
有沒有一個數字來判斷,自己是否超重呢?
體質指數(BMI)就是衡量標準,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體重與身高算出體質(BMI)指數,公式如下:
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 ? 即BMI指數等于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以我朋友為例
身高:1.65米 ,體重:69KG???
BMI=69/(1.65)2?=25.34
將朋友的BMI值,對照表格,25.34在24—27.9范圍,屬于超重,如果我這個朋友要減肥,可以先將目標定為成減到正常值即BMI值控制在23.9以內,那么對應的體重就要控制在65KG以內。
23.9X(1.65)2=65KG
與她現在體重69KG相比,減去4KG,就可以將體重從超重恢復到正常,減重數量有了,再加上截至時間,我朋友減肥的目標不再含糊,而是一個確切的數字。
她現在可以這樣描述她的減肥目標:我要在40天內減去4KG。
這是一篇沒有寫完的系列,根據我學習營養學的進度,結合自己理解,把有價值的知識點一個一個與朋友們共享,看完后,如果真的對你有用,請朋友們給我反饋,讓我知道寫的文字對多少人有用?
這也是第二堂營養課上我最感覺興趣,最有實用價值知識點,應用這個方法,已經幫助身邊好幾個有減肥需求的朋友算BMI數值,算出第一階段減重的數量,讓減肥目標清晰量化。
以上是我的兩點小確幸,看文章的你學會算自己的BMI數值嗎?學會對照參考表找到對應的評價了嗎?如果沒學會,留言我,給我一個刻意練習的機會哦。
?往期文章
1、身邊的腳步?
2、身邊的斷舍離?
3、法網柔情?
8、身邊的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