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普通農民家庭出生的我,曾經是身邊的朋友正能量的源泉,是父母的驕傲,是家里子侄甥女們的榜樣,可是曾經孜孜以求的我,如今仿佛只剩了一口氣茍延殘喘。
對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對自己,把曾經的奮斗精神束之高閣。很長時間讀不了一本書,不碼子,曾經感性優美的文字再也不會泉水般涌入腦海。不早起,周末陪著孩子一睡就到八點鐘……
我不敢再寫下下去了,這樣活著的我和死了有什么不同;我已經可以想象五年后的我、十年后的我、甚至到退休哪天的我是什么樣子,想想就有些毛骨悚然,又有一些不甘。
大學畢業八年半,在鄉鎮機關摸爬滾打了四年,這四年我吃了很多苦,也是我成長最快的四年,這四年我成了哪個鄉鎮最年輕的中層干部,是公認最能加班、最能吃苦的。四年后通過考試,我到了市直機關工作,到了一個環境優美宜居的三線城市生活,得益于老公的勤奮努力,我們過上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三十二歲,我住進了有院子有露臺的大房子,家里有兩輛經濟適用的小車,孩子乖巧聽話……大概就是這樣的生活,讓我失去了追求,以要照顧孩子為借口,仿佛睡去一般過了懶散的四年半。
四年如一覺,今日夢方醒。我不想這么年輕就死去,不想在五年后、十年后成為成為一眼可以望去的模樣。今日晨起發朋友圈,孩子我愛你,不是給你我所有,而是為你成為更優質的媽。
所幸,我一直不是行動的矮子,既然睡醒了,就要有所行動,今天便早起開始讀書。蒙臺梭利說父母其實誤解了疲勞的真正含義,在孩子正在做一件他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時并不如你想象中哪般容易疲勞。對成年人,何嘗不是如此,為了理想和目標活著其實更加精神抖擻,懶散而漫無目標的活著,其實更容易疲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