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今早自然醒來,看著窗外朦朦亮中還夾雜著暖暖的路燈光,靜下心,任思緒開始馳騁三兩分鐘。
? ? ?從思索剛剛的夢境,到昨天做了什么,自己的計劃打算進行到哪兒了……猛然心驚:三月又將近半,自己的學習尚未開始。本周文化學習僅看了十之一二,課竟擺在那里,除周一翻開略看一課后,竟再未看一次已然周五;原本月初打算聽的心理課,事隨心愿地出現了很多新手課,但自己并未報名、準備。那這些時日自己做了什么?!——看到了彩鉛課想參加;翻到書法免費打卡群,計算時間是否可以參與一下;孩子學習粘土,報名聽粘土課;逢節日訂花優惠,欲改變家居,開始打算換沙發,收拾家……
? ? ?然而,一切都像逛街一般,東瞅西看,可購物車依然空空,或放了些非緊急非重要的東西,待回到家方想起重要的東西未買。記得以前總有這樣的情境,電視或書上,外國人去超市前會有份清單,在偌大的超市中,依清單找尋物品,購買付款。輕松而有計劃,也不會遺漏,即使有沖動想買的,拿下即可,也不會影響整個購物。
? ? ? 清單如同計劃,指引前行,不會使軌道有過多地偏離。
? ? ? 又想起前一陣子買保險后又賣,怕被忽悠,也怕害人,于是通過微信公眾號、喜馬拉雅等等渠道看文章、聽相關內容,一下驚醒了自己,開拓了思路。比如,孩子從他還未出生,就已經要開始準備他大學的事了:0~3歲關注生長,3~6歲幼兒園,7歲以后小學初中高中,轉眼就到了大學。要做好財務準備、心理準備、期望準備……
? ? ? 記得記錄片《56UP》中,富人的孩子在7歲就已有明確的目標,要做的要培養的;而窮人家的孩子因生計,還在溫飽線上徘徊,待沖出這個階層也在上學后,見識的提升后加緊前行了。 還有那個自律改變自己的博主,也是列計劃清單,一一去完成的。
? ? ?Shopping list 列出后,生活更清晰,前行更有力。
? ? ?行動:這兩日,隨手揀了張同事快遞送的21天養成計劃表,與孩子們小溝通后用起來。寫日記、練字、讀英文小故事(每個人的小愿望小目標),我們仨人忙乎起來,已堅持兩日。努力,前行在路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