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成熟的旅程(一)
首次看《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的時候,沒太看懂,搞得有點自我懷疑,是不是理解力太差,嗚嗚。
之前看的是電子版,決定再買本書來重新看一遍,不信,看不懂了。
昨天看完第一部分:自律,終于明白自己為什么第一遍沒看明白。因為,我不愿意“放下”和“思考”,總是用已有經驗和認知來看待新的事物,就拿對“自律”的理解來說,在我的認知里,“自律”就是對自己行為的約束,在不該吃的時候不吃,在不該花錢的時候不花錢。
書中“自律”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
我依然用自己的認知來理解它,完全沒有思考,為什么它的概念跟我理解的不一樣?到底誰的對?如果是我的片面,哪里片面了?
如此,所看的書只是過眼云煙,沒有絲毫的幫助。
發現這個問題后,我做了一個改變的決定:
1、好書還是要看紙質版的(二手的也行);
方便做標記,也便于記錄下靈感。
2、分享和交流及時;
可以找朋友一起分享讀書后的感悟,因為每個人看書角度和思考方式不同,相互的交流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果實在找不到這樣的人,可以寫讀后感(針對每天看書的內容)。
3、及時行動;
行動才能有改變,行動才能產生力量。昨天看完自律,我就開始行動了,昨天晚上雖然很餓很想吃東西,但說服了自己,即使眼前擺滿了好吃的,也沒吃??。昨天晚上11點,雖然很想看《歡樂頌2》,但毅然關掉IPAD,上床睡覺。為此,很有成就感。
不要說自己在哪方面不行,做不到,不可以,其實只是我們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嘗試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