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詢問我的愛好是什么時,我總是會回答讀書寫作。很高大,有沒有?因為顯得“太高尚”,所以我并不是總是這么回答。
平時分享一些讀書寫作的心得,會談到通過讀書寫字獲得了一些成長,自我感覺良好,但被一句“你只是在很認真的偷懶”結結實實的打臉了。
這源自于我閱讀了一篇文章《你的努力是不是在認真的偷懶?》,文章列舉出三種最偷懶的學習方式:讀書、打卡、學英語,人們之所以會把這三者作為努力的方向,除卻個別幾個的確將讀書和學習英語當作必須要達成的目標外,大多數人正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里,而去選擇這三個當做目標,以期通過具體的學習找到自己的目標。
要知道目標不能量化、不明確、不可達到、無時限、不能證明和觀察,這就注定了設定的目標是無效的,不符合smart標準的努力都是在浪費時間。
這篇文章我閱讀了三遍,猶如打臉般劇痛。我說我的愛好是閱讀與寫作,而且自認為堅持了很久,但我的生活有發生變化嗎?我究竟是在持續的努力,還是只是用讀書和寫字來填滿我的生活,看起來沒有浪費時間?如果只是為了填滿時間,那這是否算是拿讀書寫字來當做消遣?如果只是當做消遣,那是否意味著我只是看起來很努力?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注定只能得到愛好的最基本的回饋,即這只是在愉悅身心?
通過讀書寫字,希望自己有所提升可以變得很更好,這是目標嗎?還是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看起來更像是愿望,是不是?因為它的確不符合smart標準呀。
既然讀書寫字得到提升不能算作目標,只能算作愿望,那我的具體目標是什么?達成什么樣的目標才能實現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愿望?
《非常識成功法則》的作者告訴我們,在你無法確定自己想要什么時可以先列出自己不想要什么,將自己不喜歡不想要的都排除后會比較容易得出想要的是什么的結論,這種方法是否真的有效我不確定,但的確可以試一試。
學習不應有太強的功利性,我給讀書寫字設定一個目標算是功利性嗎?我認為不算是,因為決定一件事是否功利取決于這件事最終想要達成的結果,我通過給讀書寫字列下目標,用目標倒逼學習進度,提高學習質量,最終讓“自己變得更好”這個大愿望可以成真,應該算是一個好方法。
在前行的道路上給自己多設定一些小目標,的確是一種鞭策自己走得更快的方法。如同跑步中,并不以“我想成為冠軍”作為參考,而是在跑步線路上設置多個小標志,以到達一個個小標志所在地來保持自己的沖勁和耐力,這樣做的好處比一條路通向終點而不做任何劃分來得更容易早些達到終點,是不是?
我們在做事兒時,總會不自覺地忽略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時間,時間是一條射向遠方的射線,過去了就永遠不會回來。現在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以時間流逝作為代價的,總是抱有“我要變得更好”的愿望,但遲遲沒有切實行動和有效的策略,那注定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一切,并將失去可以實現這一切的時間。每一天不是“白過”的,因為過一天少一天。
美好的愿望如何達成?以終為始,到著想正著做,沒有目標的努力不過是自我安慰,所以在讀書寫字之前先設定好目標吧,一旦設定了明確的目標,閱讀寫字都不再只是一種消遣,而是會成為真正有助于目標達成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