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芹菜
一、寫作伊始,依賴有感而發
從小我就特喜歡語文,喜歡字里行間的美感,喜歡方塊字。我常常在語文課本一發下來,就迫不及待的翻閱整本書,上廁所、睡覺、去外婆家,不管干啥都帶著語文書。我對閱讀渴望到了什么地步呢,就連語文試卷上的閱讀理解我都會拿來反復看。
那時我們家里窮,父母也沒什么文化。我沒有課外書,唯一一本名著《水滸傳》還是弟弟的老師送給他的。于是,我反反復復的看那本白話文的《水滸傳》,直到現在為止,我仍然能夠說出108條好漢中的很多條,如數家珍。
也不知道是不是小學看得多了的緣故。初一我開始寫日記,非常喜歡。那時的日記幾乎做到了日更一樣,但都是些:今天心情怎么樣了,發生了什么,看到別人怎么做了,覺得自己應該努力了之類的流水賬。
再后來,青春期的少女慢慢有了心事,日記是最好的傾訴對象。我們那時特別流行帶鎖的筆記本,一腔心事仿佛小鎖一上便有了歸宿。
高中的日記就像不成體系的復盤一樣,今天的語文試卷哪里錯了,我應該怎么改,計劃明天做些什么。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學習上。
說來也奇怪,大學有時間了,反而沒寫日記了。但是偶爾生活里有些觸動自己的東西,還是會有感而發。
工作后,更多的都是公文寫作。公文寫作積累了一兩年,掌握了一些套路,突然發現自己好像在文字上比單位里的其他同事有優勢。就想著把寫作當作技能一樣練起來。
今年6月開始在簡書上寫作,斷斷續續寫了不到7萬字。大部分還是依賴于有感而發,并沒有形成系統的輸出套路,也沒有系統的訓練寫作技巧。
所以截至目前,我認為在寫作這條路上,我才剛剛起步。
二、在寫作中尋找自己。
我挺喜歡寫東西的。
很多想不清楚的問題就把它寫下來,在理順語句的過程中就能慢慢理清楚事情的原委,慢慢找到解決思路;有一些心酸委屈,付諸鍵盤,寫完后回過頭一看,也沒啥大不了的,也就過去了,重要的是向前看;有一些開心難忘,記錄下來,許多年后回頭看,一切竟像是發生在昨天,親切又栩栩如生。
我在寫作中看見了過去的自己,或傻得可愛,或蠢得可以。
我在寫作中找到了自己的發展軌跡,寫作就像一根線一樣,將過去的點點滴滴都串在一起,讓我得以看見完整的自己。
我在寫作中與自己清醒的對話,越來越能系統的整理或者分析某一件小事,帶給自己的啟發或者發現自己的不足。
寫作在無形之中提升了我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這些東西同時促進我對工作和生活的理解,成為工作生活的有效助推器。
我深切的感受到寫作的種種好處。
所以,我決心將它寫下去,作為一項終身技能。
三、擴大寫作圈子,發現短板。
為了測試自己寫作的真實水平,以及尋找系統的鍛煉寫作技能的方法,我加入了寫作營。
寫作營第一天就給了我當頭一棒,老師給的話題是讀書。按道理來說,讀書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應該很好寫才對。
但是,那天,我看著老師給的素材,頭腦一片空白,就是啥也寫不出來。我從晚上7點一直思考到夜里凌晨三點,毫無思緒。可我不想拖下去,于是,我打開電腦,告訴自己,想到哪里寫到哪里,只管寫,不管邏輯、字數、遣詞造句。
噼里啪啦亂敲一通后,再回來整理。
這才完成了任務。
這件事情,讓我發現,自己距離寫作還差了十萬八千里。我沒有養成每天輸出的習慣,也沒有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輸入量嚴重不夠。
我有點恐慌。
尤其是見證讀書營里的一些老鐵靠著辛苦的日更一步步走上寫作的康莊大道時,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尤其深刻。
是時候培養日更的習慣了。
四、我和寫作有個約定。
有個長輩跟我說,如果想跟他談寫作,寫足三十萬字再去找他。所以我給自己制定了初步的寫作目標,在2019年6月份結束之前要寫足30萬字。
寫作是一個一點也不能偷懶的活。
我要讓自己達成一天不寫作,心里就發慌的境界。我要改變有感覺就能一口氣幾千字、沒感覺就啥也寫不出來的現狀。我要讓寫作變成和喝水吃飯一樣正常的事情。我要利用寫作,開辟自己在工作生活之外的另一片天地。
每次寫完一篇文章的充足感和成就感,總能讓我對生活里的其他事情充滿了信心和能量。寫完,我就覺得我又能開始做點什么了。
現在,寫作好像變成了我生活里的頭等大事。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腦袋里都在想著寫作的事情,想著日更,想著小打卡,想著寫作營。在一些不甚緊要的事情面前,我情不自禁的優先完成寫作的任務。
我明白自己逐漸進入寫作的狀態。要把這種狀態堅持并且有規律的保持下去。
持續不斷的輸出,養成習慣,一步一個腳印,堅定的往前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