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談到的是如何做好選擇,培養競爭力的高手戰略。從一個統計學的底層邏輯——冥律法則入手,分析了為什么頭部會有重大收益,改如何識別自己身邊的機會,以及有了機會以后,如何守住機會保持不敗的。
這是一個高手的時代——機會更多但概率更小,處處有機會也處處有競爭,越是開放越是聚集。當資源豐富的時候,選擇的能力比執行更重要。讀書、識人、修煉不是重點,關鍵是讀哪些書?認識什么人?修煉什么能力?抓住哪個機會?這些問題,需要有一種深思熟慮后座選擇的戰略能力——找到那些“更少但更好”的事。
2.1只打甜蜜區的球I找到高價值區,戰略性專注,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勝
2.1.1史上最佳擊球手泰德.威廉斯
只有當球進入最理想區域時,才揮棒擊打,這樣才能保持0.4的擊打率。堅持“只打高價值的球”需要強大而冷靜的內心,以及對于規律的定見。
2.1.2巴菲特的投資理念
只投資高價值、可迭代、有護城河的公司,不求短期獲利只看長期獲利,盡量少動。
看上去他們兩者采用的都是世界上最穩妥、最保守、動作最少的打法,但偏偏這兩個人是全世界最強的進攻者。
2.1.3大蛇的戰略
一找到甜蜜區:水邊大樹旁,耐心等待;二戰略性專注:只盯大型獵物,戰略性忽略小動物;三等待機會:用最不取巧的方式攻擊——絞殺。
2.2新東方名師的崛起路徑
為什么是討論發現高價值區的技術?第一,高價值去往往是反直覺的、說了你都不信的區域。第二,高價值區需要高競爭力,如果沒有大蛇的身板,河邊等待未必有效。第三,高價值區隨著時代在改變。
2.2.1新東方名師崛起的路徑
教師之輪,的5項核心技能:專業知識,課程設計,呈現能力,個人魅力,積極心態。
雖然老師同時都需要5項技能,卻有兩種學習路徑。“快速循環型”快速繞著整體5項技能跑一圈,先學最精華的,然后再換一項繼續練。“深耕穩健型”:在一個領域先做到100分,然后再進入下一個領域。
2.2.2第一次躍遷
利用二八法則巧的抓住了知識杠桿,高效成長。用80%的精力學習每個領域20%的精華
2.2.3第二次躍遷
利用系統放大名氣。通過專注于授課能力、擴大教授范圍,迅速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新東方通過“打分—排課—口碑”的名聲放大器,迅速放大老師的個人品牌。
2.2.4第三次躍遷
與最優秀的大腦互聯。
什么是好的戰略?——達成“投入和產出的非線性”,用80%的時間許冶系20%的精華,快速占領頭部,吸引最好的資源,互聯最好的人才,共同成為第一名。
2.3冥律分布:發現高價值區
冥律分布的第一個特征是高度不平均,第二個特征是分形。也叫“二八法則”“馬太效應”“長尾理論”。分形是“一個圖形細分后,每一個部分都是整體縮小后的形狀。"同一個形狀在不同尺度下一再重復就是分形。如海岸線,地圖上看到大陸板塊彎彎曲曲的海岸線,如果放大10倍,會發現放大的每一段海岸線依然是這個形狀,再放大10倍海岸線的形狀依然相似。
效率源自杠桿點? 社會和自然的大部分系統都有重點,做事情要抓住重點,持續的抓住重點,就抓住了效率的關鍵。在杠桿點上,還能繼續加杠桿。以二八原則為例,20%的投入有80%的收益,在這20%里依然遵循二八原則,有20的20,同理再推進一層,可以找到二八原則的三次方:找到20的20的20,收獲80的80的80,效率就是別人的64倍。找到事物的核心杠桿點需要大量的觀察和思考,然后抵制各種誘惑,堅定地持續專注著20,這需要強大的定力。
在一個開放的、流動的社會里,階層分化是穩定且可預期的(糖人世界Sugarscape)。在這個過程中,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頭部效應越來越嚴重。如果不能識別一個系統的頭部,僅憑個人努力,會越來越追不上這個時代。因為教育資源的進一步流通,形成了頭部效應,優秀的老師、家長、孩子資源都非常豐富,一般的孩子進入名校的機會變少。不過這個現象不應該解讀為”寒門再難出貴子“,只能說寒門難出名校生。
得出高手戰略的兩個規律杠桿:對內,通過二八法則三次方,持續放大自我效能;對外,通過移動到系統的頭部,獲得系統巨大推動力。
2.4頭部效應: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能力提升的三個要素:好的方法論,正確的刻意練習,大量的實戰機會。頭部的人會同時占有者三個機會。
在一個系統里,頭部收益最高、加速最快。高收益和高加速兩者相互強化,會迸發出巨大的能量。頭部品牌吸引的注意力大概占40,第二是20,第三是7~10,其他所有人共分30.在一個系統的頭部,系統就會開始產生正反饋——微小的優勢會帶來更多的名聲,名聲給你更多機會,更高收益,這又可以讓你投入更多的資源,繼續擴大優勢,最后的結果就是頭部的人獲得最高的增長率。頭部之間再相互學習和交流,頭部的加速就更快了。
2.3.1如何找到自己的頭部
找到走自己可進入的頭部區域:你所在賽道里的高價值并且有優勢的領域。
頭部效應講起來好像是明擺著的——要專注于做那些高價值、高優勢的事。其實越簡單的事情,操作起來越難,因為過程是逆人性的。
2.3.2我們常常陷入三個誤區,但遵守相應的原則可成功避免陷入誤區:
誤區一:從當前優勢出發(故步自封)——I場外選手很難判斷真正的優勢I到底是不是優勢,你需要入場才知道,不上場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核心優勢(淺上場:到相應行業做兼職,甚至頭部公司做義工);I過去的優勢不等于未來的優勢I固守過去的優勢恰恰是最沒有優勢,養成的一些思考方式,為人處世的方法等綜合素質才是真正的優勢。
原則一:從價值而非優勢出發,先確定高價值,再思考優勢。大多數人做不到是因為高價值的事情往往很難,競爭激烈,體驗遠遠沒有選擇低價值的“小山頭”舒服安心。高手會暫時放下自己的優勢,思考價值,他相信只要方向正確,資源、技能、優勢都是可以積累。高手總是選擇窄門。
誤區二:急著入場,不想優勢(自我毀滅)——“蠢”字的結構,是春天的蟲子剛剛蘇醒,到處亂拱,沒有方向。一個早就競爭白熱化的領域,每個細分領域都已經有占據頭部的人。
原則二:思考差異化優勢。永遠不要再熱門領域隨大溜,價值越高的領域,競爭越激烈,越要憑借獨特的優勢,你不要著急動手,先分析賽道的游戲規則、優勝選手的特點和自己的競爭策略,要足夠的時間思考,思考差異化優勢再進入。如果當前優勢不足以當第一,那就搞差異化競爭;如果無法上主戰場,那就先占領二線戰場;如果綜合能力勝不了,那就找一個細分領域,然后從一個小頭部,去更大的頭部——成功是成功之母,成為雞頭ishi變成鳳頭的捷徑。
對于核心優勢的最銳利的刀鋒,毫不吝嗇時光,時時刻刻打磨擦亮。羅輯思維的羅振宇,他一步步做減法,優勢越來越少但越來越清晰。
2.3.3一旦對手開始行動,應該按照觀察(observe)、調整(orient)、決策(decide)、行動(action)四個動作行動,爭取后發而先制,這四個部分會不斷重復(OODA循環,博伊德,被認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戰斗機飛行員)。
誤區三:關注不屬于你的機會,手高眼低——關注的領域離你的生活太遙遠,那根本不是你的賽場,開眼界很好,但對于解決當下的困局沒有什么好處。太遠的領域,你根本看不到真實的信息和對手,聽到的全是傳說、段子或者是別人希望你聽到的東西,沒有用的信息。
原則三:從身邊的頭部做起。要把注意力放到你能影響到、能操作的賽場,盡快到你視野里最近的頭部,而不是想諸如“我怎么成為業內最好的......”之類問題,你可能沒見過最好,也沒真正看到過“業內”。
再小的系統頭部,都有巨大的效應推動你去下一個頭部。戰略必須先幫助你在當下破局,否則就毫無意義。
頭部效應就是:通過觀察和判斷,搶占高價值、有優勢的頭部,然后從小頭部走向大頭部。
2.5用頭部效應就業、擇城、選創業賽道
2.5.1就業
抓住高價值—高優勢的機會,雞頭比鳳尾離鳳頭更近,不要被企業大小所迷惑。之后要考慮的是比較優勢,小公司一個蘿卜一個坑,一定要學會向外看,競爭對手在公司外,全行業的都是你的競爭對手。所以新領域不可能什么都學,聚焦在你有機會做那個細分領域的高手。(摘原文案例:小倩調查、思考一圈后又了結論:不去碰那些專業性太強的金融、大數據、算法領域理解到應用層面就好;不要搞商政關系,要是缺乏家世資質并不是貌美如花,也沒法做第一;有機會成為優勢的是理解商業模式、做運營。)
2.5.2擇城
先找價值,再定優勢,千萬不要被自己的優勢迷惑。大城市機會多、工資高,但經濟、孩子教育壓力大,屬于高價值低優勢的“肥尾”;回老家機會少工資低,在大城市練就的一身功夫搞不好沒有用,單壓力小、競爭小,屬于低優勢高價值的“小山頭”,在更加偏遠的地方,大城市培養出來的莫名其妙的優越感,搞不好會影響人情世故,那就是低優勢低價值的“沙漠”了。
面對這種選擇,運用頭部效應的第一條原則——先鎖定價值,再創造優勢。如果還處在高增長階段的人,最好選擇在大城市再待幾年,看能否躋身頭部,如果增長放緩,回去也是一種聰明的戰略性轉移,關鍵是如何讓自己在二三線城市過好。回老家對于沒有地域要求的自由職業者很有效。
2.5.3創業的頭部效應
很多進入職場3~10年的人都希望抓住一個時代機遇,今日最多的爆發行業,這恰恰是非常危險的事。爆發行業的第一批機會是留給uzai機會旁邊看了很久的人。所有領軍人物,要么本身就是這個領域的開拓者,要么是在看到機會的時候,已經在相近領域積累了經驗,能最快的遷移過去。不要盲目的隨大溜。是否有切入點呢?有!通過差異化策略。
2.5.3.1聚焦細分戰略
可以直接跑到這些人沒空做得更加細分的市場。“好好說話”很火,沒必要進入了,有沒有可能做一個“好好說話”的戀愛版——“好好說情話”?這個機會就很大。模式、結構都很清晰,內容很聚焦。搜狗原來也只是搜狐的一個小模塊。
2.5.3.2轉移周邊戰略
周邊市場服務的,是核心市場拼殺的玩家 牛仔褲品牌李維斯就是源于美國淘金熱“淘金——需要耐磨的褲子”,職業也是,如果第一波趕不上了,不如試試周邊市場。大家都在做微信的時候新榜起來了;大家都在做內容的時候千聊起來了。
2.5.3.3農村包圍城市戰略
一線城市做過的事,完全可以在二三線城市重復一遍,然后是四五線城市。只做高價值且有優勢的事,如果沒有優勢,就先轉移二線戰場積累優勢,然后重返一線戰場頭部。
頭部效應是成長的定位武器,而過程中的每一個判斷都是逆人性的,痛苦做決策是成為高手的必要歷練。
2.6專注:高手的護城河
“戰略性專注”的優勢,不是短期專注當下或者專注做一件事不分心,而是長期盯住一件事情來做,一直把事情做絕的專注。
對于弱者來說,專注是最好的進攻策略;對于強者來說,專注是最好的防守策略。
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技藝,一流高手靠專注。做更少但更好的事。銷量很好的蘋果,恰恰是機型最少的一個品牌。
2.7迭代:聰明人的笨功夫
2.7.1李昌鎬:只求50%的效率
他是一個韓國棋手(圍棋),16歲就奪得世界冠軍,被認為是當代僅次于吳清源的棋手,巔峰時期橫掃中日韓三國棋手,號稱“石佛”,他下棋的最大特點是——很少有妙手。妙手是圍棋中精妙的下法,有時候一著妙手可能扭轉敗局甚至可一子制勝。”......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我從來不想一舉擊潰對手。“人追求一擊致命的時候,正是自己最不冷靜的時候,成功了難免沾沾自喜,失敗了心神搖晃,下一步最容易一腳踩空。全力以后,必有松懈。反倒是51%,每次都穩穩當當,日拱一卒,最后準贏。
2.7.1.1妙手有個重大缺陷:不能迭代,無法刻意練習
因為每次環節都不同,所以妙手都是心電一閃的靈感。靈感沒法刻意練習,沒法打磨手藝,靈感沒有護城河。很多創作家覺得自己缺乏靈感,其實是缺少一門能打磨的手藝。如李宗盛、周杰倫這種詞曲創作出身的歌手,因為原來就需要大量生產音樂,沒法靠靈感,反而得以持續出新。
2.7.1.2聰明沒有護城河
李的”圍棋十訣“中第一條就是不得貪勝。德州撲克,新手最常犯的錯誤是把錢押在中等牌上,總比別人差一點。老手要是沒有好牌就一直喊過,一旦遇到機會就全部押進。
新手看勝負,高手看概率,所有的大勝都是細小優勢的持續迭代形成的。
2.7.2曾國藩:結硬寨,打呆仗
打仗心法是”守拙“,不取巧,不搞四兩撥千斤。扎一天營救挖一天的坑,慢慢向前拱。湘軍攻打一個城,是用一年兩年,不停的挖坑,一道加一道,圓圈套圓圈。一直到城市彈盡糧絕,然后輕松克之。
打武昌,胡林翼挖了一年溝;打安慶,曾國荃挖了5個月......這種打法就是微小優勢的持續迭代。——先占據不敗之地,然后慢慢獲得細小優勢,和李德51%哲學異曲同工。
2.7.3阿蒙森:日行20英里
1911年10月,一位是挪威的阿蒙森,一位是俄羅斯的斯科特,他們同時分兩路出發,競爭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榮譽。同年12月15日阿蒙森成功的把國旗插在南極點,而斯科特探險隊的5名成員不幸全部遇難。
兩者有很多差異,但一點值得注意:在整個過程中,阿蒙森一直堅持持續推進的原則,無論天氣是否適宜多行或不宜進行,而不是如另一隊一般天氣好全力前進,不好時躲在帳篷。
為什么”日行20英里如此重要:1、在逆境中讓你對自己的能力保持信心;2、在遭遇破壞性打擊時,讓你減少災難發生的可能;在失控的環境中,讓你保持自制力。(柯林斯“選擇卓越”)
極品的妙手,就是看破妙手的誘惑后,落下平凡的一子。妙手是成為高手的最大障礙,迭代的手藝才是正途。當今社會,只要愿意用時間打磨一門手藝,就會有自己的護城河。
好的成功是聰明人花的笨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