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一對好朋友,快樂父子倆……”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是動畫片《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的主題曲,因為以前經常陪女兒看,覺得是一部很值得父母和孩子一起觀看的動畫片,所以認為用這首歌來詮釋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最恰當不過了。
? ? ? 俗話說養孩子是一個慢工出細活兒的過程,越急越沒有效果。因此處理好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是教育孩子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相信每一位家長最頭疼的事情莫過于自己每天不停地絮叨,應該這樣應該那樣,可是孩子貌似根本就沒有聽進去,依舊我行我素。這就牽扯到孩子與父母的關系問題,就像歌詞里寫的一樣,我認為孩子與父母首先應該是家長與晚輩的關系,這是一種不對等的命令與服從的關系。
? ? ? 為什么家長絮叨的越多,孩子反而越不聽話?輕則無動于衷,重則哭鬧反抗,讓家長束手無策。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超限效應,關于它的解釋是這樣的: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心理現象。說白點兒就是“要想說出的話有力量,就別絮叨。”
? ? ? 為什么再刺兒頭的孩子,到了部隊里都是服服帖帖?因為部隊教官的指令堅決干脆,從不拖泥帶水。只能絕對服從,否則就會受到嚴厲的處罰。因此小學階段家庭教育中就可以效仿這種模式,父母每天給孩子下達指令時要言簡意賅,可以由做什么,什么時間做完以及做不完的后果三部分組成。舉例說明:每天晚上八點半之前完成作業,否則周末不許看動畫片(討價還價,加罰兩周)。只要家長第一次堅決按照既定原則來執行,無需過多言語,孩子就會明白,媽媽說到做到,不會再心存僥幸,慢慢養成一個良好有序的學習生活習慣。
? ? ? 其次,孩子和父母又可以是一種對等的朋友關系。俞洪敏曾大力推薦過一本叫《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的書,作者是一位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但卻是一位“糟糕透頂的爸爸”。我從中得到的啟示是,父母作為長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該起到指引教育的作用,但更多的是應該陪伴孩子一同成長,拋棄傳統上“我是老子,說得對的要執行,說得不對的也要執行”的錯誤觀念,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的交流,尤其在面對自己做錯的時候,更要敢于承認錯誤,跟孩子道歉,為什么錯了,以后應該怎么做,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是非觀。
? ? ? ? 多位教育專家都曾明確指出,孩子長大后的性格與其原生家庭的一切息息相關。所以對待孩子的問題,多找找自身原因:孩子沉迷網絡不愛看書,是不是自己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孩子脾氣大有暴力傾向,是不是因為平時自己就是這么對待孩子的;孩子犯錯總推卸責任,不想承擔后果,是不是自己的言傳身教影響了孩子等等。
? ? ? ? 作為父母,我們想要教育好孩子,讓他們聽得進去我們的建議,就得學會耐下性子來調整心態,尋求有效的切入點和表達方式,最后大手牽小手,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