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到底講得是什么,沒有看按理是沒有發言權的。剽悍一只貓弄了個欄目叫“剽悍晨讀”,欄目的主旨在于對一本書作精要的概括與講解,除了文字上的簡要概括,還請了著名播音主持進行音頻的朗讀,音頻內容大概在五六分鐘的樣子,文字部分看看也就幾分鐘的樣子。
對于這本書的解讀剽悍晨讀的標題是:從普通人到大師的三大學習秘訣。
這精選的三大學習秘訣分別是漸進理論、軟區域和旋渦效應。
1-漸進理論
漸進理論其實好理解就是所有的學習都是有一個過程的,都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現實中我們往往急功近利,當小孩子第一次取得成績,第一次被夸獎我們心里想的嘴上說的往往是:這孩子真聰明!如此讓孩子形成了:我很聰明,努力的觀念在他腦海中也就慢慢地淡去了。等到長大了的時候我們就特別衷情于XXX一個月速成,正如本文標題從普通人到大師的三大學習秘訣一樣。我們滿心歡喜三招就可以讓普通的自己變成大師。其實我們從題目本身分析,大師是什么意思?偉大的師傅?很厲害的人?某方面的專家?各種競賽的冠軍?大量人的師傅?其實是沒有明確的定義的。既然沒有明確定義所謂三招也是偽命題,不要說成為他人的楷模就是要在一群人中脫穎而出也遠非三招就能完勝。目標,持續,調整,經歷失敗與氣餒,漸進或是漸退螺旋式上升而非直線上升。從長期來看,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只是人這一生中前進路上的小點,小面。三大學習是屬于作者的成功分享的部分,真正屬于你的成功在哪里?那就是行動,打開眼去發現,繃緊心去感受,點亮腦去想。在自我的行動過程中用用漸進理論來思考,從自己或是他人每次的經歷中有所收獲,這是漸進理論給我們的啟示,唯有此我們才會持續提升、走向卓越。
2-軟區域
軟區域。嗯,這是什么呢?從軟技能這個角度來看是否匹配到這是由軟技能所涉及到的內容呢?明明需要集中精神,可是腦子里有一首歌或一些雜念纏繞著,越想越停不下來。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遇到,工作的時候老想著家里的孩子感冒著呢,剛做了手術,現在在家里的情況怎么樣呢?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叮囑一番。打電話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孩子狀態可不怎么好,不行,再打個電話給在帶著他的父母交待一下。放下電話再發會兒呆,煩會兒心。一個上午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就在這一思念、一電話、一發呆中滑了過去,原定的計劃與工作成了泡影,擠在下午時間要么草草了事,要么干脆耽擱不了了之。一次這樣,二次這樣,久而久之就得了個病叫“軟區域”官功能失調癥:什么事也干不成,什么事也干不好不說,覺得自己特他媽倒霉,公司特他媽摳門。所以簡單來說所謂軟區域就是心平氣和地對待已經發生的事,然后學著將這些事情為自己所用。也就是面對任何事情進行自我調整的時間度,如果調整的時間短,那么做事情就是高效的而又專注的。成事者專注也。想想看就在當下你是否只專注于一件事情,心里的,耳邊的或是過去的將來的事有沒有在干擾著你?我笑了,我在寫著這些文字的時候我還在想著我那沒有關上的門和吹進來的令人頗為不太舒服的涼風呢。瞧,這該死的軟區域。所以學一些能讓自己在最短時間內專注專心的技巧也是有必要的,唯有專注締造奇跡。
3-旋渦效應
連鎖反應的負面方,也就是壞事情一樁接著一樁的意思。清晨起來,女人發現晚起了20分鐘,原來鬧鐘壞了,她的心情開始變壞,手忙腳亂去廚房準備早餐,放上鍋,點開火,去臥室叫孩子起床,孩子起了床,一股腦兒坐在課桌前開始奮筆急書,女人發現孩子回家作業昨夜沒有做完。嘆了一口氣回到廚房去準備早餐,時間來不及就準備點簡單地,三件事并作一件事同時進行著,離預定的時間還是有點遲,端上桌的早餐沒有等到它的主人。女人又回臥室去催促,孩子不但沒覺得是自己時間沒安排好,倒覺得女人太羅嗦,將那推了出去,將門狠狠地鎖上。時針嘀嗒地流著,校車從家門口開走了,她將門使勁用腳一踹,門倒了下來,恰好砸在站在門后正欲出來的孩子,當場孩子汩汩的鮮血把憤怒中的女人嚇傻了。看,這就是旋渦效應,鬧鐘壞了,孩子不聽話,門也是個爛門,孩子被砸……什么在變化?女人的情緒而已,從她發現自己遲起的那刻開始她已經失去了理智:憤怒、著急,手忙腳亂。當我們犯了錯誤,時間仍在流逝,進入不了軟區域的人,開始抱怨,發泄自我的情緒,就像是進入了一個錯誤的旋渦,一個錯誤接著一個錯誤的發生。當不如意之事發生時,最關鍵的是要保持冷靜,恢復清醒,趕緊調整,這樣才能轉危為安,轉敗為勝。
世界冠軍作者([美]喬希.維茨金)給我們分享的漸進理論、軟區域和旋渦效應的三大學習理論是要告訴我們成敗需要用長遠的眼光看、軟區域的訓練可以讓我們保持高專注度、當負面事件發生時要注意避免旋渦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