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素材
近日,大連市的一家餐廳里,發生了引發大眾熱議的“大學生飛踹女童事件”,監控視頻揭露了整件事情發生的全過程:一個四歲女童在飯館內大喊大叫,惹怒了鄰桌就餐的年輕女大學生,女大學生不顧朋友勸阻上前去踹了女童身邊的椅子一腳,女童母親立即與女大學生扭打到一起,場面一度失去控制。
這則消息前段時間在網上引起人們的熱議,輿論一時間沸沸揚揚。有人認為不該對四歲的熊孩子下手,痛罵女大學生粗鄙暴力,認為她欠揍;有人認為女大學生不應該對熊孩子客氣,熊孩子之所以大行其道,絕大部分原因就是中國的父母缺乏對孩子的管教,真正該反思的是那些父母,社會是沒有義務替你教育孩子的。各種觀點充斥著網絡。
引發感想:教養與修養
這個事件其實體現出的是一種社會的不和諧現象。本來大家都是非常愉悅地與自己家人、朋友來餐廳吃飯。但是不和諧故事的引發點就是這個四歲的小女孩。當然對于一個四歲的小女孩而言,她是不懂得該在什么地方大聲說話,不該在什么地方大聲說話的。所以她的肆無忌憚本沒什么。我們要容許小孩子的不懂事。可是人之所以為人,本質上就在于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我們不管年齡大小,都無法逃脫面對社會這個現實。而社會的存在,是有其特有的規矩的。比如不能在公眾場合大聲喧嘩。這是一種社會公約,也是一種社會公德。對于小孩子而言,是不知道這些的,可是對于小孩子而言,又必須要知道這些。這些就來自于家長的言傳身教。或者叫管教。一個小孩子在公共場合的表現,其實就體現了他的家庭教養。
遺憾的是,我們的很多孩子都處于“有人養,無人教”的狀態。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當我們的小孩子離開家門,走在街上,肆意地撒尿、吐痰、扔垃圾、大聲喧嘩等等,這些都和他所受的家教有關了。我們不能因為說孩子小,而不去勸阻。這是從小就要培養的習慣,培養的社會公德。
古人云: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大人們今天對孩子的縱容和溺愛,就是對孩子明天被社會教訓所種下的禍根。孩子的教養,正體現著父母的修養。
而一個人的修養,就是從青年階段開始的。女大學生對四歲女童的飛踹,足可看出這個女大學生的個人修養是有問題的。20多歲的成人和一個四歲的熊孩子計較,多么可怕的事。她可以選擇和孩子的家長溝通,可以選擇對小女孩說服。而她的性情和修養直接決定了她的粗魯動作。而這種個人修養,我們也不得不說是從小的教養出了問題,導致個人修養跟不上。我們可以試想,當你的小孩子因為吵鬧而被成年人飛踹時,你會如何對付這個成年人?你的修養再好,我相信你都會毫不猶豫地給這個成年人幾巴掌。
是的,熊孩子終會被這個社會所教訓。但是熊孩子畢竟還是孩子。我們對熊孩子的做法不是教訓,而是教育。可是社會對待成年人,那就不僅僅是教訓了,還有對其修養的鄙視。
如果說修養不好的根源是教養不好,那么教養不好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是家庭教育。
當下的所有教育都忽視了家庭教育這個根。以為教育是學校的事,豈不知人生的最底色是家庭給孩子的。
1966年美國約翰.霍布金斯大學教授收集4000所學校60萬兒童數據,撰寫《關于教育機會平等性的報告》(《科爾曼報告》) :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縱孩子的學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永遠的背景和永遠的底色。
現階段,我們的家庭教育出現了哪些問題呢?
⊙忽視家庭教育最核心的任務——教孩子做人
⊙用“只要把學習搞好了,其他不用你管”的錯誤觀念耽誤孩子
⊙教育方式簡單粗暴,負能量過多
⊙家長過于強勢,缺乏對孩子的了解和尊重
⊙不重視家庭環境和家長自身對孩子的影響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做呢?其實教育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家長教育,我們總是在周末空閑時間,花很多錢和時間去給孩子補課,這是本末倒置,與其給孩子補課,還不如給家長補課,教育好家長了,我們的孩子就會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我們的家長應該在以后的教育中,重視以下幾點:
一、培養人文情懷——給孩子善良與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來引領,需要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來滋養。”
人生的美好就是人情的美好。美好的情感會讓人活得更有“滋味兒”,更快樂,更有意義感。
引導孩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有情有義有教養,懂得感恩、助人與分享;
從愛身邊的人、愛大自然、愛小動物、喜歡藝術和文學開始,培養孩子豐富的人文情懷,培養一顆博愛之心、悲憫之情,長大之后能讓自己幸福快樂,也能對家庭、對社會有責任,有擔當;
“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從一定意義上說,愛與善良等人文品質,就是孩子人生的第一顆紐扣,而家,恰恰是培養孩子愛與善良的學校。
二、用責任督促孩子學會生存與擔當
我們要知道:一個人沒有責任感,這個人是不可信任的;一個家庭的下一代沒有責任感,這個家庭是沒有希望的;一個國家的公民沒有責任感,這個國家是不可能強盛的;
注意:責任心是孩子生存發展和人生幸福必備的核心素養。
弗朗西斯·培根說過:責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種子,它若早早地播種在孩子的心田里,將會收獲一生一世的幸福。
我們的家長應該幫助孩子樹立以下責任意識: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他人的事情幫著做, 公益的情事爭著做。
學習好壞——我的責任
家庭興衰——我的責任
班級好壞——我的責任
祖國興亡——我的責任
三、以肯定等正向教育為主,預防教育“殺手”
1、用肯定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2、以引導代替嚴加看管,培養自主意識
3、以親情和關注代替放任或冷漠,培養自律
4、預防家庭教育的幾個“殺手”
5、花大力氣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四、了解孩子,給予適當的尊重與寬容
1、多了解多溝通,做孩子的知心人
2、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隱私……
3、面對失敗與挫折,教孩子學會心理自助
五、創設溫馨寧靜的家庭生活和學習環境
物質環境——安靜
有一個保證孩子學習、休息的相對獨立的空間和一張書桌,保證孩子的營養,尤其是早餐、注意休息和鍛煉,鼓勵孩子每天堅持一定量的體育活動,學習越累越要鍛煉。
2.?心理環境——心靜
家庭有濃濃的親情。和睦而溫馨。親子之間相互尊重信任,這是孩子踏心學習健康成長的最好的心理環境。
不在孩子面前過多議論家庭困難、矛盾。
避免張嘴閉嘴都是學習和對孩子的抱怨,過分嘮叨最讓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反感 。
家庭中最重要的關系是夫妻關系。
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并推崇孩子的爸爸。
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