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跨界歌王》第四期,姚晨與江珊同臺合唱“我愿意”。兩個人的唱功與舞臺表現,難分伯仲。
但是對比之下,姚晨的聲音個性化更為顯著,能夠表現出王菲的空靈,飄渺。江珊穩重“壓臺”,不論是年齡或者聲音特點。
其實演出之前,老將江珊就預料:姚晨的音色很適合這首歌。果不其然,大嘴姚晨還有個響當當的綽號,叫做“光華路王菲”。
只是,姚晨有一個不如江珊的方面,就是歌詞的發音——個別的地方沒有處理好。江珊就不同,完全用氣息“吐”字“運”詞,的確是在“唱”,不是在“說”。大家可以在觀看的時候對比,感受一下。
江珊的外表,就是初看也不難看,看久了還覺得“特美”的那種演員。尤其是她那雙天然“彎月亮”的眼睛,讓人有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似乎掉進去就再也出不來了。
中年以后的一顰一笑,味道更濃。
在復活賽環節,江珊演唱了一首“愛的代價”,她隨著音樂輕輕搖擺,用情投入,完全沒有注意到,身后的大屏幕上面,有一個女孩始終微笑,為她加油打氣。
這個女孩——高亦心,她在美國讀書的女兒。
高亦心,降生于江珊與高曙光結婚的第三年。四年后兩人離婚。
一個是江蘇水鄉小女子,一個是山東硬朗大男人,地域和個性肯定都存在著差異。感情裂縫漸漸明顯,個中滋味外人不好評價。江珊自己說過,陪女兒在美國讀書后,心境越來越平靜,這是否就是在反襯和承認以前的不理智,不冷靜呢?
和女兒面對面,江珊說:
“我覺得我特別幸運,就是我沒有放棄她成長的每一步。我沒有離開,我們是互相陪伴的。”
“我特別特別感謝她,能夠幫助我,成為一個這樣的媽媽。”
最后江珊對女兒說:“謝謝你——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p>
當江珊淚水漣漣,女兒卻始終保持微笑說,“媽媽,不哭。”這是一個多么懂事,堅強又善解人意的女兒啊,反過來勸媽媽,鼓勵媽媽……母女之間的心路歷程,感情深度可見一斑。
正如江珊自己所說的那樣,她們母女是“互相陪伴”——江珊陪伴她長大,她陪伴江珊變老。
燕無憂注意到幾期節目的一個細節:江珊每次與女性“競爭對手”同臺,登上臺階之前,她都是十分自然的拉住或者是“扶住”對方的手(從第一期的苗圃,到后來的王珞丹,姚晨都是如此禮遇),優雅友好的攜手向上走,很有前輩和大將風范。這個“姐”確實當之無愧。
在節目中,49歲的江珊沒有過多提及過往,燕無憂以為,在感情里面,歌聲也許是最充分最完美的講述和表達。在音樂面前,過往經歷都是隨著音樂飄散——一切盡在不言中。
1992年,李宗盛寫了一首“愛的代價”給張艾嘉,她一聽名字,就覺得“老土”。然而就是這樣一首老土的《愛的代價》,燕無憂以為,沒有人能夠比張艾嘉唱的更好。
為什么呢?才華,閱歷加上領悟。
2017年4月,張艾嘉變身“朗讀者”嘉賓,此時年過六十歲。身為演員,歌手,導演,妻子,母親……等多重身份的她,寫了一本《輕描淡寫》的書。
提及她寫的書《輕描淡寫》,她說:“不刻意地加太多的色彩,是希望看的人有空間?!?/p>
“我喜歡把復雜的事情變得非常簡單,這是我處理事情的方式。”
曾經有人說,張艾嘉是一個足夠囂張的人,沒有和第一任丈夫辦理離婚手續之前,就一段一段的傳出緋聞。她自己則說,雖然早已分居,直到她再婚,才和第一任丈夫辦理了離婚手續。
1991年,張艾嘉再婚。兒子在前一年出生。
1989年,一部《阿郎的故事》讓大家認識了周潤發,張艾嘉憑借演技也得到了“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曾經有人說過,李宗盛與林憶蓮合唱過“當愛已成往事”,一語成讖。這部電影似乎也是一種魔咒——阿郎與波波相隔多年的聚首,到最后仍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像極了張艾嘉自己的感情歸宿,幸運的是,她嫁給了孩子的父親,熬到“守得云開見月明”。
現在可以揭曉答案:1992年,李宗盛給張艾嘉寫歌,一首“愛的代價”,沒有人比她唱的更好。唱好的前提條件——造物主提前為她埋下了伏筆。
在節目中,她被問及——如何定義“母女”?
“那才是一個最難最難解釋的關系,”張艾嘉說,“在小的時候,你是女。在母親年紀大的時候,你是母。”
張艾嘉對“母女”關系的深刻理解,恰好可以解釋江珊與女兒親密無間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互相鼓勵的“各自成長”。
江珊和張艾嘉,因為一首“愛的代價”隔空結緣。經歷不盡相同的兩個堅強女性,兩個偉大母親,經過了歲月錘煉,洗禮,變得更加恬淡,豁達,睿智,美麗。歲月無痕于她們的臉龐,卻饋贈給了她們——更加燦爛的青春。
我相信任何一個好的藝術家,絕對是一個去享受痛苦的人。痛苦真的是帶你走上進步的一個路徑?!獜埌?/p>
THE END.
《跨界歌王》相關文章:
本文原創首發,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燕無憂本人。
圖片來自網絡視頻截圖,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