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最喜歡的花就是這個嗎?”小女孩用胖乎乎的小手指著冰箱上藍色塑料瓶里的向日葵,那冰箱那么高,向日葵好像躲進了陰影里,但是站遠一點兒,還是被小女孩發現了。
“啊,是啊,可是這不是真的向日葵呢,是假花,向日葵比它高多了。”母親伸手把花瓶拿了下來放在餐桌上,花朵抖落下的灰塵在明晃晃的燈光下顯得很神秘。小女孩走了過來,爬上椅子,想要看得更清楚一點,這是母親喜歡的花。
“可是,它不香,也不漂亮,媽媽,你喜歡的是它的名字嗎?”女孩轉過頭來看著媽媽,那個一直笑靨如花的母親。
“雖然它沒有香氣,可是葵花籽你吃過吧,那可是它的果實。我喜歡它的名字,還有追隨陽光的堅持。”母親扶穩椅子,伸出一只手拍拍我的頭說。
我撇著嘴:“可是,夜晚呢,到了夜里,向日葵該怎么辦?”這個問題苦惱了我好久,向日葵沒有了陽光,該怎么辦?
母親笑得更開心了,點點頭:“傻孩子,太陽總會再升起的呀。黑夜里的向日葵要學會積極等待,才能夠迎接更精彩的明天呢……”
(一)如果有更好的生活
和所有父母一樣,為了更好的生活,帶著我和妹妹背井離鄉,來到一座陌生的大城市打拼。母親說,向日葵是追求陽光的,人也一樣,向往積極的生活,所以如果有更好的生活,那就值得我們去為之奮斗。
如果有更好的生活,兒時的我不懂。不懂為什么要離開帶著我們的外婆,不懂為什么要和一起長大的玩伴告別,不懂為什么這座城市用著奇怪的語言,任性地用八歲的脾氣去消磨母親的笑容。但是小孩子的憂愁,就像那3、4級的地震,震感不明顯,來得快去得也快。好奇心比什么都大的年齡段,新鮮的事物總能讓孩子忘記憂愁。可是,我想母親是記得的,記得我們的憂愁。
那時候的我們有很多的不懂,也有很多的后來才知道。
母親是一名教師,在家鄉時,是在縣城里最好的高中教書,工作很忙。又因為舅舅家離我們的小學很近,所以工作日的我們,便寄居在舅舅家,外婆來來到舅舅家帶我和妹妹,幫我們扎頭發,送我們上學。
新的城市里總是充滿了生活的各種挑戰。我記得偶有日子放學回到家,母親窩在木沙發上,很辛苦的模樣。但是更多的記憶,被母親站在陽臺上,激動地向我們揮手的身影照得明亮起來。越來越美味的飯菜,把母親在家鄉未曾做過飯菜的事實隱瞞的很好,至少,我和妹妹是后來才知道的。
如果有更好的生活,就值得去追尋嘗試,這是母親生活的哲學。為了更好的生活,她在新的城市里,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學會了新的技能。后來才知道,新環境新人事的適應,從普通高中轉到職業高中授課感受的落差,一直爭取把事情做好的進取精神,一時間好像都成了前行的負擔。那個時候的母親很苦惱,像是黑夜里的向日葵,找不到陽光的方向,可是積極等待的心態陪伴她度過了那段時光,深深地扎根,努力地成長。
(二)如果有可能去實現
剛來到,父親買了輛摩托車接送我們上學,直到現在我們還懷念那些個上坡下坡“騎馬”的時光。有次下暴雨,父親騎著摩托帶著我們碰上了地面翹起來的地磚差點摔跤,可硬是踩穩了地面保持了車的平衡沒讓我們摔下來。可是他的小腿劃了個大大的口子,母親心疼了好久。
在那不久后,母親竟然來接我們回家。那天,父親工作忙一時沒趕得及,我們已經放學了好一陣子。周末在校園里騎著車溜了幾個彎的母親就這樣騎著摩托在車來車往的大馬路上走了十幾公里的路。我和妹妹都驚訝,怎么會是母親騎著摩托車來接我們,又是在什么時候,母親學會了開摩托。
后來,母親去考駕照。雖然很寵母親的父親在往返家鄉的高速路中,基本沒讓母親動過方向盤。考了駕照的母親,也經常只是學校、家里“兩點一線”地做“專車司機”,她也同樣滿足。可是父親不在家的時候,母親照樣開著車子,帶著我們去附近的鄉鎮玩,“我都開了那么久車了,反正有女兒幫忙看導航,怕什么……”母親在電話里和父親說。
有一定的把握就再加點勇氣,在風雨來臨的日子里依舊可以以平常的心去做各種實現可能的嘗試。就像一年前她和姐妹們去土耳其的旅游,父親是千百個不贊同,旅游部門剛剛發出通告,那段時間的土耳其政局動蕩,建議不要前往。可是母親覺得,這條旅游線路既能夠然照常開設,每個月又一直有跟團去的人,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于是,和她的姐妹們又開始了探險之旅,甚至乘上夢想了好久的熱氣球。
母親人到中年,好像又多了一分嘗試的勇氣。這份勇氣一直都有,從最初工作起步時決定把我們生下來,到為了更好的生活來到異地打拼,其實這些負面的情緒或者不可能的預設,在她看來,更多的只是和黑夜一樣搗亂的風雨罷了,風雨過后,還是一樣等候陽光的到來,一樣面朝陽光,還能夠積極地生長。
如果可能就去實現。說來也是,母親也曾經是個希望走出那個小鄉鎮,去到更遠的地方的小女孩。或許職中工作的閑適讓她顯得有點不思進取,安逸于當前的生活。可是生活大大小小需要作出抉擇的事情那么多,她終究是實現了她的夢想的,這些年她去了那么多地方,這份嘗試的 勇氣,只是換了地方,照樣在不懼風雨的阻攔,玩命享受生命的力量。
(三)如果向日葵不朝陽
母親是敏感的,讀小說看電視劇都會被人物情節感動的她,也是寵我們的。初中時候我們成了寄宿生,在一所并不怎么好的公辦學校。父親后來用很輕松的口吻和我們說,母親那段日子很不適應,也曾悄悄流過眼淚,擔心我們會受欺負,感慨女兒怎么一下子就長大了。
初三那年,我們學業緊張,雖然還在上個學期。十一月份南國的天氣,才剛剛有點涼爽。周四晚上下了自習課,我和妹妹照常跑回宿舍,用宿舍樓下的公用電話,打了家里的電話,沒有人接。國慶假的時候,我們回過家鄉,外公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我們走的時候,他拄著拐杖,渾濁的眼淚噙滿了他的眼睛,哽咽地和我們說:“要好好學習。”我只望了一眼便不敢抬頭看,想起第一次返鄉再回城的路上止不住的淚水,母親抱著我們,笑笑地說:“傻孩子,下個假期我們又回來的”。
再撥通母親的手機,聽到話筒那邊母親有點干澀的聲音,沒說多久傳來父親的聲音。“家里面有點事,我們回了趟家鄉,不用擔心。周末姑爹會去接你們,爸爸媽媽過幾天就回去……”
我想我知道那是什么事,沒有多問。掛上電話,回到宿舍刷牙洗臉,好在這一天快要結束。爬上床,靜靜地等待被黑夜包裹,想到我再也不能驕傲地說,從沒經歷過生死離別。雖然外公在我們有記憶的時光里,就不茍言笑,一直是嚴肅的模樣,疾病的糾纏更讓他脾氣暴躁。可是父親終究是女兒的陽光,母親的陽光不在了,母親可還好……
一個星期以后,父母回來了,日子如常。生活仍舊要回歸平靜,活著人總要帶著希望前行。母親沒有正式地和我們說過這件事,或是覺得那時候的我們還小,“死亡”這個詞還太重。只說外公想我們,我們一直是外公最疼愛的小孫女,也說我們不要傷心,國慶時回去了,已經和外公做了道別。
母親也在長大,和所有大人一樣,偷偷藏起自己的脆弱,至少不讓孩子看到。再大一點的我們,上高中,讀大學,最開始的日子母親還是會不適應,會像孩子一樣問我們什么時候回家,能不能多待幾天。漫漫歲月,你陪我長大,而我們,卻只能陪你變老。
什么時候知道向日葵并不是一輩子都朝陽的,我也不記得了。科學事實的理性有時候殘忍的可怕,可是生活,還是需要感性的。
那天我像小時候一樣,鉆進母親的被窩里說睡不著覺。夜色很濃,壁櫥天花板上的燈光因為接觸不良還在泛著電流閃爍。我想起兒時初識向日葵時候的場景,問母親:“媽媽,如果向日葵不朝陽,你還喜歡它嗎?網上說,向日葵不是一輩子都朝陽的呢。”
我看不清母親的臉龐,但是感受得到她淺淺的呼吸和香香的味道。“喜歡啊,至少,它努力追求過,它的一生終究是陽光的……”
黑夜里的向日葵,還是小太陽的模樣,不發光也不發熱,可是好溫暖,陪我墜入深深的夢鄉。母親的愛像是這黑夜里的向日葵,伴我成長,永遠積極地給我力量……
5月14日是今年的母親節呢~
祝愿天下的母親,生命中永遠有陽光溫暖。愿你我都能成為母親的小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