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節課
思考題
294、什么叫依止上師?哪些是錯誤的依止方法?該以怎樣的方式依止上師?
A:所謂的依止,主要是以佛法依止,即弟子要在上師面前聽法,上師要給弟子傳法。真正的依止上師,應該是以佛法結緣,上師傳授佛法,弟子接受了之后,才算是建立了依止關系。
很多人被攝受的界限,只是上師的口頭開許,就像世間的一種承諾。對普通人而言,沒有佛法經論的傳授,不可能算是依止上師。
該以怎樣的方式依止上師:《華嚴經(33卷)》中所說:“善男子,應于自身生病苦想,于善知識生醫王想,于所說法生良藥想,于所修行生除病想。”
295、我們依止上師的數量,應該是一位還是多多益善?為什么?
A:這個問題也不能一概而論。假如對所有人都要求:依止上師只能是一個;或者依止一個上師不對,必須要依止很多很多,這兩種說法都過于極端。要知道,每個眾生的根基和情況各不相同,有些人具有不少煩惱和分別念,一個上師不一定能調化,故適合依止很多善知識;而有些人若依止多了,心可能會亂,煩惱也會增多,故依止一個就夠了。因此,依止上師的多少,要因人而異。但不管怎樣,只要你想從輪回中解脫,依止上師是必需的,否則,要獲得成就非常困難。
296、作為弟子,應當具備哪些條件?并請以比喻進行說明。對照自己,你能做到哪幾條?
A:作為弟子所要具備的條件:
一、精進大鎧:縱然遇到生命危險,也不違背上師的意愿。
二、智慧極堅:心情一定要穩定,不會因暫時的一點違緣就舍棄上師。
三、承事上師:要有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精神,為了給上師辦事,付出生命也心甘情愿,如是依靠法性力,自會獲得上師的意傳加持。
四、依教奉行:上師所說的任何教授,都言聽計從,將自己置之度外,不能夾雜很多私人的要求和事情。
擁有以上法相的弟子,單單依靠對上師的虔誠敬信,也必將獲得解脫。
關于依止上師的比喻,《功德藏》中總結道:“極護上師具善巧,厲斥不嗔如良駒,來去無厭如船筏,猶如橋梁承賢劣,猶如鐵砧忍寒熱,依教奉行如忠仆,斷除我慢如笤帚,舍驕慢如斷角牛,契經所說依師法。”
297、弟子要以哪三種方式承侍上師?其中,上師最歡喜的是什么供養?這種供養包括哪些內容?
A:弟子還要以三種承侍令上師歡喜。具體來說,上等承侍為修行供養,即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歷經苦行實修上師所傳的一切正法;中等者以身語意承侍,就是自己的身語意要侍奉上師,為上師服務;下等者以財物供養,也就是慷慨供養飲食、受用等。我們要通過這三種方式令上師歡喜。
《華嚴經》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你若是為了眾生做事,那不舍菩提心、攝受眾生、饒益眾生、代眾生苦等諸多供養就包含其中了,這是最好的供養,是上師最歡喜的,也是諸佛菩薩最歡喜的。《功德藏》亦云:“若有財物供上師,身語恭敬承侍事,何時一切亦不毀,三喜之中修最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