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的對仗與詞的對仗
一、律詩的對仗和詞有什么不同
律詩
字數相同,對仗也叫對偶,俗稱對子。
要格律詩中,一聯的出句和對句成為對偶的叫對仗句。
不可以同字相對,必須平仄互相補充。
一般不可同韻相對。律詩:五絕五字和七個字。
在扇面對時多點。
詞的對仗
詞中的對偶句字數相同。
上下句詞語法相對,語法結構一致,
詞的仗:可以同字,同韻,平仄課相同可不相同。
有固定詞牌平仄要求。平仄受到詞譜約束。
詞有一字句,兩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子句,七字句。八字句,九字句
語法大概簡單舉例:
墻上 蘆葦,頭重 腳輕 根底 淺;
山間 竹筍,嘴尖 皮厚 腹中 空。
└—┘└—┘ └—┘└—┘? └—┘ |
方位 聯合 主謂 主謂 方位? ? │
└————┘ │ │ └——┘
偏正 ? │ │ 主謂
└┬┘ └———┴————┘
│ 聯 合
└——————————┘
主? 謂
詞性要求--詞性簡單概述
這就是名詞、形容詞、數詞(數目字)、顏色字、方位詞、動詞、副詞、虛詞(連詞、助字之類)和代詞。古人則稱為虛字、實字、助字和半虛半實。實對實,虛對虛”這個原則。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要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詞對數詞,副詞對副詞,……。也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詩詞中數目、顏色、方位各自成一類,“孤”、“半”等也算數目,這三類詞很少跟別的詞相對;不及物動詞常常跟形容詞相對;連綿字只能跟連綿。
二、一般對律詩仗句--其上下聯必須符合如下五個要求。
1、是相對應的字、詞或詞組字數相等,
如:一樹桃花紅間白,兩行楊柳翠饒青。
2、是相對應的字、詞詞性相同,
南鄉子前,常憶秦娥尋芳草, 西江月下,最念奴嬌浣溪沙。
3、是相對應的詞組語法相當;
風吹馬尾千條線,日照龍鱗萬點金。
4、是相對應的字詞平仄基本相對,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憾月常圓。
5、是相對應的字、詞或詞組意義相關或相反。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律詩的對仗,也只一句話便可概括,即中間兩聯必須對仗,首尾兩聯悉聽尊便。而排律是律詩的延長,其對仗格律要求,除首尾兩聯以外,無論中間有多少聯,也一律必須對仗。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詞的對仗與律詩對仗一樣地方是:詞性要求一致,語法一致。
不一樣地方
詞的對仗,有些象散文的對偶,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同字相對。如:春到—分,花瘦—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 不拘平仄。如: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3)同韻相對。如:堂阜遠,江橋晚。旗影轉,鼙聲斷。
韻腳:遠、晚、轉、斷,都是仄聲,屬于同韻
這些對仗的特點,在律詩中,都是不許可的。而詞調絕大多數都是長短句,只有相鄰兩句字數相等才能對仗;律詩格式一致,對仗有固定的位置,詞調成百上千,對仗依詞而定,沒有固定的位置;律詩的頷聯、頸聯必須對仗,詞的對仗比較自由,相鄰兩句字數相同,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律詩必須平仄相對,詞則有的對,有的不對,依詞調而定。
所以說,詞的對仗,既廣泛又靈活。說廣泛,凡是相鄰字數相同的句子,一般可對仗,凡一字領后面的四個四字句,一般也都可對仗,而且普通對、扇面對均可。說靈活,這些地方也可以不對仗,對仗方式也靈活,平仄可相反,亦可相同,也不避同字。
分述如下:
相鄰兩句字數相等才有可能對仗:
三字:碧云天---黃葉地(范仲淹《蘇幕遮》);轉朱閣---低綺戶(蘇軾《水調歌頭》)天地轉---光陰迫。
四字:翠葉藏鶯---朱簾隔燕(晏殊《踏莎行》);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陸游《釵頭鳳》)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沁園春》)。
五字: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歐陽修《生查子》);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卜算子》)。
六字: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陣子》);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水調歌頭》)。
七字: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如《浣溪沙》);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晏幾道《鷓鴣天》);
八字和八字以上的句子相鄰者幾乎沒有,但是有兩句對兩句的八字扇面對。
如《沁園春》上闋第四、五、六
七句: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下闋的第三、四、五、六句: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詞里面這種出句起首加一字領字的對仗,叫襯領對,最常見的是四字對,
如:
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吳文英《高陽臺》)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 永《望海潮》)
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周邦彥《蘭陵王》)
? ? 詞與律詩的對仗要求總歸一樣地方:對仗用法相同:都有工對、寬對。借對、串對、單句對、錯蹤對、扇面對。都是要同字相對。
詞:對仗依詞調而定,同時作者有很大的機動性。
一、是固定的,沒有掌合說法。
二、是原則上對仗是固定的,但有一點機動性。
三、是一般在固定的位置上用對仗,但也有的不用。
律詩要求:
1、中間兩聯必須對仗。即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須各是一副對子。
2、要求對仗的地方,必須對仗,而且最好是工對,寬對只是蒙混過關而已。不要求對仗的地方,即首尾兩聯,可以采用對仗,也可以不用對仗,可以是工對,也可以是寬對。要求對仗的地方對仗是格律,不要求對仗的地方對仗是修辭。
3、律詩對仗必須與平仄聲律相結合,即對仗的句子不但要符合對仗的要求,還要符合聲律的要求。
4、律詩的對仗聯其上下句相應的位置不能使用同一個字,即不能使用同字相對。(以上詳見余浩然《格律詩詞寫作》)
5、忌合掌。兩句意義相同稱合掌,當忌。
6、注意數目詞、方位詞、代名詞、顏色詞、疊音詞、連綿詞(如芍藥對芙蓉等)、天干地支、虛詞等應該自成一類。
7、盡量避免詞與詞組、專有名詞與普通名詞相對。
二、工對與寬對
1、工對
所謂工對 按照傳統說法,是指名詞的同類相對。如天文類可以對天文類,也可對對地理類,但不能對其他類別名詞。傳統意義上的工對,對人的束縛太大,創作當中很難完全符合此要求。所以,現在一般認為的工對,主要是指詞性、結構相對的對子。通常也要求人名、地名、顏色、方位、數目等一致相對,至于天文、地理、器皿、飲食、動物、植物、宮室等類別,對仗時并沒有嚴格限制,只要對仗工穩就可算是工對了。
如: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綠樹對青山)
? ? ? ? ? ——孟浩然〈過故人莊〉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新豐市對細柳營)
? ? ? ? ? ? ? ? ? ? ? ——王維〈觀獵〉
2、寬對
即對仗不嚴格、不工整的對子。是一種基本做到對仗的形式,
常常是因為專用名詞或“不以詞害意”等原因造成的。
如: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青天外對白鷺洲)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疑無路對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碧草對黃鸝,詞與詞組對,春對好,名詞與形容詞對)
? ? ? ? ? ? ? ? ? ——杜甫〈蜀相〉
三、 律詩對仗中的幾種特殊形式
1、流水對
即上下句意思連貫一氣,單看一句意義都不夠完整的對子。它一般有如下兩個特點:一是語句的表達前后有次序,不能上下顛倒。二是一聯中的上句與下句的關系,一般有承接、遞進、轉折、假設、因果等關系,也就是說下句常常是對上句的延續、陳述或解說。
如: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白居易〈賦得原上草送別〉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 ? ? ? ? ? ? ——陸游〈游山西村〉
2、當句對
即出句與對句本句內還有另有對仗的對子。只是相對的詞有時字數相等,有時不等而已。
如:
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 ? ? ——白居易〈寄韋韜光禪師〉
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 ? ? ? ? ? ? ? ? ? ? ? ——杜牧〈開元寺〉
3、借對(假對)
借對一般可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借字義的。
比如:
酒債尋常何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 ? ? ? ? ? ? ? ? ? ? ? ? ? ——杜甫〈曲江〉
其中,八尺為尋,二尋為常,對此視為數量詞對對七十。
又如:
歸心千古終難白,啼血萬山都是紅。
? ? ? ? ? ? ? ? ——真山民〈詠杜鵑〉
這里的白,是辯白的意思,而紅卻是本意,紅色的意思。
4、錯綜對(交錯對)
指上下句相對的字詞,不是依次相對,而交錯相對的對子。
比如: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jì挽巫山一段云。
? ? ? ? ? ? ? ? ? ? ? —李群玉《贈美人》
又如:
眾水會涪fú萬,瞿qú塘爭一門。
? ? ? ? ? ? ? ? ? ? ? —杜甫《長江》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 ? ? ? ? ? ? ? ? ? ? ? ? --杜甫《登樓》
5、扇面對
? ? 指單句與單句對,雙句與雙句對的句子。在律詩中,即是聯與聯之間相對仗。
比如: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無。
今日還思錦城事,雪消花謝夢何如?
亂離未定身俱老,騷雅全休道甚孤。
我拜師門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瀘。
又如:
丞相邦之彥,非賢諒不居;
老臣庸且憊,何德以當儲。
? ? ? ? ? ? ? ——宋景《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