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7|老子|第十七章|行為決定信用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道德經》第十七章

在行動上做的不夠,講再多也不會得到信任,即使你是皇帝,也是如此。

曾子殺豬這個故事就很形象的講了家庭教育的常態。我們反過來思考,不殺豬可能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即使我們是父母,也將得不到孩子真誠的信任,不殺豬只是在求孩子對自己困難的理解,這不是很荒謬嗎?如果我們的語言不能用足夠的行為來驗證它的誠信,那么對孩子講再多的道理和規矩,孩子也不會因為你講的好而明白,在他的內心里只相信看到的。

不殺豬,孩子就看到在困難面前,可以找理由和借口來推翻之前自己的承諾,可以采取欺騙的手段,這還有信用嗎?下次在孩子學習感到疲憊的時候,我們告訴孩子,要努力,未來就可以有好的生活,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又在欺騙我了,全是扯蛋。

走出家庭,在交友、工作中也是如此,經常會滿口講話,拍著胸膛答應他人而做不到的事情的人,你愿意交往嗎?有時候甚至我們自己還不知道,比如我們經常會和客戶聊天,會說做銷售就是想多賺點錢,而且自己也挺熱愛這個工作的。但是呢,在工作中客戶看不到拼搏的樣子,和客戶的溝通上也看不出準備特別充分,服務上也看不到特別用心,這個時候其實客戶已經對我們產生了不信任,之后在所有的工作上將產生懷疑。

在服務客戶中我們的信用來自于行為,我們到底為客戶做了什么?工作努力了嗎?客戶也只相信自己看到的,看到我們在努力,看到我們在風雨中奔跑,看到我們在全力以赴地對待,看到我們在行動,才會相信我們能做好。

行不足,言無信。對待事情的態度決定了一切,越小則越顯得彌足珍貴。我相信,我們完全能做好每一件我們答應他人的小事,甚至都可以輕而易舉做到,往往因為輕而易舉就容易被自己忽略,這會使得我們因小失大。我們要重視每一件可以做好的小事,就是在建設誠信用的長城中,壘好每一塊磚。這是順天道,事雖小而果必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