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雞湯看多了,寫啥都容易煩躁。
前段時間和一個作者朋友聊天,說現(xiàn)在寫下去的唯一盼頭是有朝一日能出篇爆文。黃馬褂加身,價值自然不可同日而語。挺好的,總比沒有目標(biāo)的寫著,然后兩天打魚,三天曬網(wǎng)強得多。
他的鏗鏘語句多少也刺痛了我。他為爆文而寫,我呢?為什么而寫。為錢,好像沒那么急迫;為利,知道那不是一朝達成;為名,沒想這么遠。給自己找到的答案:不為啥,平凡的寫作者而已。
不知道簡書里有多少和我一樣平凡的寫作者,傻傻地寫,癡癡地記。有愁有苦有歡樂。
-2-
有一日,在公司的圖書館隨性找書看,摸到一本裝幀簡約的散文集。信手一拿,是大家賈平凹老師的作品——《坐佛》。封面看著討喜,名字也獨特,借了。
印象中第一次出現(xiàn)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沖動是在大學(xué)的時候,看了閻真教授的《滄浪之水》,跟著主人公池大為“上刀山下火海”的酣暢淋漓感,大呼“爽爆了”。看書出汗、流淚的體驗直到現(xiàn)在依然無法忘懷。
賈老師的文字寫實,接地氣,看著不陌生,閱讀體驗自然不會差。第一次看一本散文集看得情感迸發(fā),也算是自己的造化,歡喜到不行。原來寫字除了干貨和雞湯,還能寫得這么好玩和真切。又開始幻想成為一名作家了。
寫東西心態(tài)很重要,我那位想寫“爆文”的朋友不知道最終能否達成所愿,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心里苦得很,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不斷的摧毀。但愿能熬得住。
賈老師寫字快意多了,有點順其自然。他說:
“寫作也真有趣,年輕時是花,年紀(jì)大了是果,年輕時是清秀,年紀(jì)大了是渾沌,年輕時是有詞有韻的朗領(lǐng),年紀(jì)大了是一滿家常著嘮叨。我之所以回答都好,因為它們都是我寫的,一棵樹么,開春枝條嫩而柔軟,入冬枝條蒼而僵硬,可它卻是一棵樹。之所以回答都不好,又因為這棵樹是這么個品種,它生長的土瘠水少,又多風(fēng)多雨,能開了什么艷花結(jié)了什么碩果呢?!”
年輕的時候有年輕的寫法,年紀(jì)大了有如今的抒發(fā)。拿一棵樹做比,教后生們看開。
“我的生命在這塊土地上經(jīng)歷著這個時代,既然是寫作的,就寫好我該寫的文章,筆是第三只手,人和文盡力合一,忠誠的,真情的,幾十年寫過來了,再繼續(xù)寫下去。”
快意書寫,寫我所寫,寫我能寫,想到的,看到的,聽到的,一個個文字,丑怪如你,最真。
-3-
因為工作,去了西安兩次。參拜了大慈恩寺,去了大唐芙蓉園,吃了回民街,也看了兵馬俑。我熟悉的西安和賈老師寫的西安完全是兩碼事。
每個城市都有故事,有歷史。或許耳熟能詳,或許如數(shù)家珍。但如果你是文字的魔術(shù)師,你筆下的城絕不是別人印象中的城,會有新奇感,會有窺探欲,原來她的過去如此神秘和精彩。
通過一個朝里人,一個民間事。賈老師寫盡了西安人的悲愴和凄涼,政壇上的強人楊虎城和民間的奇才牛道濂,同時代不同命運。楊虎城屬于正劇,正劇往往是悲劇,牛道濂歸于野史,野史里卻充滿了喜劇成分。
賈老師寫到:
“我們尊重那些英雄豪杰,但英雄豪杰輩出的年代必定是老百姓生靈涂炭的歲月,世俗的生活更多的是波瀾不起地流動著,以生活的自在規(guī)律流動著,這種流動沉悶而不感覺,你似乎進入了無敵之陣,可你很快卻被俘虜了,只有那些喜劇性人物增加著生趣,使我們一日一日活了下去,如暗里飛的瑩蟲自照,如水宿中的禽鳥相呼”
-4-
把寫作當(dāng)成樂趣的人,寫什么素材都得心應(yīng)手,前一段還在西安歷史的回顧及民生現(xiàn)狀的探討,后一段關(guān)于照片的“黃段子”接踵而來,沒有一點點防備,就是這么突然。
“一對夫婦生平第一次去照相館照相,一進去,店家問,“是全光還是側(cè)光?老漢嚇了一跳,照相還要脫光衣服?!老漢說,我就全光吧,老婆子害羞,她光個上半身吧。”
這么正經(jīng)的笑話,真心有點冷。
剛笑完吧。不行,賈老師又要讓你哭了。離了西安,踏上古絲綢之路,他聽到了一位老者講述的關(guān)于沙漠里“人與駱駝”的故事。
我采訪過一位近百歲的老人,他當(dāng)年就是團隊中的一員,他說,在沙漠的一個夜晚,月色明白,但他沒心情去欣賞,因為口渴得厲害,拉了一匹駱駝到沙丘后想用刀子捅其前腿根喝血。他們曾經(jīng)是這樣屠殺過數(shù)十匹駱駝了,每次屠殺,駱駝都是前腿跪下去哀鳴不止,然后混濁的眼淚流下來通過長長的臉頰,淚水立即被蒸千,臉頰上留下泛黃的痕道。這一次他要偷捅的是一匹最壯的駱駝,他并不敢讓它死去,只是要借它的一些血解渴,駱駝就拿眼睛一直盯視他,他向左,駱駝也向左,他向右,駱駝也向右,他才說了一句“我渴”。駱駝哇的一聲,脖子上涌起一個包來,咕咕嗵嗵上下滾動,噗的一下,足有一小盆容量的痰液噴出來,澆了他一頭一臉。駱駝的痰是非常非常的腥臭,他當(dāng)時就昏倒了。
實話,這段故事讓我有所動容,一個感嘆動物的靈性和人類的忠誠,二類是贊嘆賈老師的文筆,一個聽聞的故事能轉(zhuǎn)述的入木三分,如臨其境。妙筆生花的魔法。
-5-
哭哭笑笑,一本書不自覺的翻完了。這個時候再來嘗試著回答之前與朋友的對話。我習(xí)作是為了什么?心里的答案,我想要忠誠的,真情的記錄。可以是自己的故事和瑣碎,也能是別人的精彩與碎念。
最為關(guān)鍵的是,讀者是在不知不覺中閱讀完成,有意猶未盡的收獲。我想,那樣一個未來該是“爽爆了吧”。
賈老師從寫第一個字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保持隨身攜帶筆記本的習(xí)慣,所看、所聽有印象的趕緊寫下來,過程中加上所思、所想,一篇真摯的文章已經(jīng)有了個大概。怎么會出現(xiàn)文章不感人、不真實、沒素材的情況呢。
書中好幾處地方賈老師直言不諱的描寫了自己記筆記和靈感的細節(jié):
汽車中的浪話又開始了,我掏出了日記本,在顛婆中記下了小路的話,并寫到:絲綢之路就是一條要活著的路啊,漢民族要活著開辟了這條路,而商人們在這條路上走,也是為了他自己活得更好。
優(yōu)秀的作者,自然有優(yōu)秀的成因。汲取精華,適合自己,加以磨練,或許有一天你的寫作方法也是別人明天津津樂道的借鑒。
筆是第三只手,人和文盡力合一,忠誠的,真情的,再繼續(xù)寫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