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殷殷的期盼和緊張的忙碌中,年終于踱著那悠然的步子姍姍而至。大年三十是除夕,是家家戶戶辭舊迎新、歡慶團圓的日子。對于北方的農村而言,年的意義遠不止團圓,更有繼往開來的期盼、與時俱進的祈望和淵遠流長的信仰。在感謝今非昔比的心意之中慶祝豐收,也在希望更上層樓的祈求之下迎新納福,更在祖輩一脈相承的傳統中溫養幸福的生活。
? ? ? ? 這一天有特別隆重的慶祝活動,也有十分莊重的祭奠儀式,為了迎接這個節日,人們做了太多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準備了,甚至每一個人都要在三十前沐洗凈體,以潔凈和恭敬的姿態來辭舊迎新、許愿祈福。這一天,清早起來,各家就開始熱鬧起來了。每個人都換上了新衣服,精神振奮、紅光滿面,大們早早地起來,做早飯,打掃院子。小孩子們也無比興奮,從里到外衣帽鞋襪全是新的,換好行頭就急急忙忙地去分鞭炮。拆開一掛小鞭,認認真真地清點,仔仔細細地分發,一五一十地查數,反反復復地驗證,直到每一個孩子都滿意才肯罷休。否則,哪怕有一丁點兒的疑慮或遲疑,就只好重新來過,又是一番繁復而細致的吵鬧和爭辯,甚至需要大人多次來作調解,才能從高低音的起伏和眼淚的洶涌中解脫出來。約好幫忙貼春聯的時間,孩子們就像一陣風一樣沖出了院子,消失在巷子口。
? ? ? ? 春聯有一早就央人寫好的,也有二十九才寫的,有用著故老相傳的舊文,也有近日現學的新詞,最有味道和令人仰慕的就是在三十早飯后才開始親手寫的。德高望重而又寫一筆好字的長者往往倍受歡迎,備好文房四寶,把大紅紙依據貼在不同的位置裁成寬窄長短不一的聯幅,一一撂好排齊。有大門上的大對聯,有二門上的小對聯;有寬橫幅,是貼在闊處的吉祥話;有窄橫批,是貼到小窗檔上的祝福詞;有福字,各種字體,正的、反的,草書、楷書;有斗方,各種用途,門板上貼迎新納福、辭舊迎新和戶納千祥,柜體上貼黃金萬兩、取之不竭和用之不盡,廚柜和糧甕上貼顛有倒有;有喜條,貼在圈門上的豬羊滿圈、雞鴨滿架,貼在廁所的金銀滿谷,貼在高處的抬頭見喜、貼在門外的出門見喜、貼在車上的一帆風順和出入平安、壓在旺火尖上的旺氣沖天。只見其持管凝神、含胸屏氣,筆走龍蛇、一氣呵成,那下筆如電的風采和胸有成竹的氣度都成為恒久而雋永的一道景致,加上喝彩聲與墨香味都深深地銘刻在孩子們的腦海里,久釀之后化作對文化深邃的景仰和對習俗濃重的崇拜。
? ? ? ? 貼春聯通常是爸爸帶著孩子們,捧著隨風飄舞的對聯,端著一盆冒著熱氣的漿糊,拿著一只凳子,急匆匆在院子里奔忙。迅速冰凍發白的漿糊、貼了半截凌空戰栗的對聯、凍得發紅發亮的小手、通紅而失去知覺的耳朵,還有嘴邊哈出的汩汩不絕的白氣和不小心灌進嘴里的冷風,是貼春聯要面對的挑戰和困難,也是貼春聯能享受的勇敢和樂趣,是貼完春聯進屋抱著爐火都久久不能回過神的剛強。這時,鍋里已經在熬燉著香噴噴的排骨了,而中午的主食則是本地特產的糕,寓意步步高升、福星高照。在這香氣四溢的熱氣熏陶下,一家人又開始準備祖宗的亡樹(據據本地語音加上意思揣測,應該是這兩個字)了。亡樹是用紙糊的類似牌位的祭奠祖宗的用品,在里面裝上金銀冥鈔,正面寫上故祖名諱。把祖宗請回家過年,從初一到十五天天敬香、頓頓上供,供祖之前還要放炮,讓祖宗歆享后人香火供奉,表達不忘根本的理念和祈求祖宗保佑的愿望。每當這個時候,大人總會給孩子講講祖脈傳承、五服親系,讓孩子們加深宗族觀念和血脈印象。
? ? ? ? 午睡之后,媽媽和孩子負責包餃子,爸爸則在院子里破炭劈塊準備壘旺火。旺火也是本地的一大特色,把煤劈成塊一層一層地圍圈壘高,普通人家一般壘半米到一米高,象征著日子紅紅火火,全家興旺、福運高照。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請祖宗的隊伍三三五五地出發了,有大人帶著孩子的,有幾個孩子一起的。在村外的野地里找片空地,面朝祖墳的方向敬表、上香、磕頭,起身、放炮,大聲招呼:“三代宗親,故祖親人們,回家過年啦!”說罷,轉身即回,進院敞開大門、家門,院里放炮,供桌上面擺好點心、筷子,上香、敬酒,禮成。夜幕降臨,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吉慶祥和的油彩頓時涂滿人間。剩下的就是趕在春晚前忙乎年夜飯了,一家人圍坐在桌前,老人笑咪咪地給小孩兒講著傳說掌故,小孩兒都一臉認真,滿臉的好奇。一盤一盤的菜流水一般上桌,豬牛羊肉、青菜,煎炒烹炸,花樣繁多、營養美味,當象征著年年有余、十全十美的魚和丸子,還有熱氣騰騰的餃子一上桌,宣告年夜飯進入高潮。大家齊齊舉杯共同敬祝老人福壽延年、身體健康,感謝家人的付出,慶祝去年的收獲,祝愿來年的年景,人人笑口長開、歡聲笑語四處飄飛。
? ? ? ? 晚飯后,全家人擠在坑上看春晚,面前擺滿了瓜子糖果、干果花生,一邊吃著一邊聊天,一邊評論節目一邊逗弄孩子,時而哈哈大笑,時而專心致志,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在快樂的氛圍中時針悄悄地指向了十點,媽媽就開始為接神作準備了。一個個香爐被洗凈擦干,裝入新收的小米擺到香案上、神像前和供桌上,一沓沓黃表分成幾份摞在一邊,小巧瓏瓏的小花饃和小饅頭放進籠里熱個氣,六種素菜也進鍋開始翻炒,之后被放入小碟里。夜里十一點半,全家出動,就連睡著的小孩也被叫醒,開始點旺火,準備接神。爸爸負責點著旺火,再澆上一些廢機油和胡麻油,在沖天的火光和滿院的燈光映照下,祥光萬丈、瑞彩齊天。小孩子們一會跟在媽媽身后,到天地爺、日神、月神,福、祿、壽三星,財神、青龍、家神、祖宗等案前或方位前上香、敬表、磕頭、上供,一會兒又跑到爸爸身后看響鞭放炮、燃放禮花,時不時地也點個小鞭,甚至鼓起勇氣也放個小花或點個二踢腳。周圍的院子也同樣傳來了炮仗和禮花的聲音,天空中千朵花開、萬條彩帶,狠狠地在濃濃的夜幕上綻放,火樹銀花照亮了天空,也照亮了幸福富裕的生活年景。
? ? ? ? 祭神結束,大人帶著小孩子圍著旺火轉圈,正轉三圈倒轉三圈,祈求來年福運綿延,同時把本命年和逢九的家人的內衣拿在手上用旺火烤一烤,求一個平安與和順。旺火和禮花的火光交相映在人們的臉上,眸如星芒、面帶油彩,喜悅和幸福溢于言表。這種儀式與熱鬧總要持續一兩個鐘頭,當炮仗的聲響漸漸稀疏,當所有的儀式程序完畢,就把旺火的火炭接進屋里的爐子和灶里,讓旺氣和喜氣以及神的氣息延伸到家里,延續到來年。之后就是熬夜守歲,吃點瓜子,喝點茶水,打打牌、做做游戲,紅紅火火、熱熱鬧鬧、親親熱熱、甜甜蜜蜜,把一家人的血脈親情緊緊地拴在一起,也讓全家的心意熱情美美地融成一體。“一夜連兩歲,五更分兩年”新的一天,新的一年,家人和睦當然開啟最美好的光景。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