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這兩天被維密秀的新聞刷了屏,因為剛好在當晚稍早時候再次卸載掉了微博,以及朋友圈入口也早被關了的緣故,被刷的基本只剩公眾號的屏了。自媒體的寫作者們大多義憤填膺,牢牢站穩在職業道德的制高點上義正言辭地批判著那些不夠職業的人和事。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各種各樣的典范被不斷征引,在比較中用以達成對被批判者及其行為的二次批判。那句話怎么說來著,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二次批判,想來會有二次傷害,再加上如此陣仗、此起彼伏的口誅筆伐,也不知對當事人和她的家人來說,又算是多少次的傷害。
可是,在正義者眼中,哪里有傷害,說了那么多,內核不就是講,誰讓你不好好干本職工作,誰讓你沒事胡倒騰,看,現眼了吧。所以在這個邏輯下,我們用你當案例給大家講講道理,不過分吧。是的,犯了錯怎么會沒人說,只是說一說也過分不到哪里去,何況,絕大多數的生活在明星光環下的人,他們的心理素質恐怕都要比,或者說,都得比普通人好不少才行。或許,這些批評,甭管是在理不在理的批評,對當事人來說還真的不是個大事兒,構不成什么傷害也說不定。
唯一可以想見的是,所有身份的前提都是,她首先是一個人,這個人遇到挫折,無論是不是因為自己的錯造成的,她的父母家人會怎么想呢,特別是,看到她驚天地泣鬼神的那結實一跤,真正愛她的人,心里會跟著一緊、會疼 、會難過嗎?不知道,猜猜好了。我只是在想,這樣一件事都值得大書特書,甚至還不斷有人引用當事人本人曾經接受采訪時的“讖語”預言這一摔已成什么定局的話,真的有必要嗎?生活是自己的,就像姑娘自己說的,人生路還長,她會一直走下去。誰又不是呢。關注別人犯的錯,當然,是這種不傷天害理的錯,意義好像真的沒有很大。認真用心走自己的路,才真的意義重大。
突然之間,又想起曾經看到過的一句趣話:世界上只有兩件事,一件叫“關你屁事”,另一件叫“關我屁事”。
(二)
昨晚去看演出,京劇。最近一年,看了很多不同的劇種,唯有這一場,最是尷尬,現在都流行說尬什么,那這個體驗就是尬戲。主角要表演許多武術動作,可是卻有好幾次站不穩的小狀況,更不要說把道具拋起來卻沒接住的大狀況了。配角更有趣,竟有不小心跌倒差點不能起來的難堪,甚至一對三的對打套路就像開了按下了慢進鍵,讓人感到既荒唐又無奈。整場戲看下來的感覺是,這大概只是一個鍛煉年輕演員的練習。
作為花錢買票的觀眾,我們當然也不愿意遇到這種狀況。如果就像上面那個例子,嚴苛地以職業道德去要求這些演員的表現,臺下的人完全有理由發出噓聲。可是,平心靜氣地說,我一方面對這種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就上臺表演的做法感到不愉快,另一方面,卻也覺得,對每一個失誤,臺上的人自己大約才是最不愉快的。將心比心,這種不快和負疚已經足夠譴責一個人所犯的錯,我們似乎并不必要再有什么負面的表示。畢竟,這沒有給人帶來實質性的傷害,畢竟,我們也從這份尷尬里學到了東西,我是說,如果你有心從中收獲點什么的話。
演出結束時,掌聲和鮮花,一個不少。那些頻頻失誤的演員會繼續演他們的戲,對觀眾而言,這也只是一場戲而已,別人的戲,無需花時間和精力去憤慨、指責,因為走出劇場,每個人都需要、也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演自己那場戲。
(三)
但,不是所有的“別人”都無關己事。不是每一種有悖“道德”都能被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