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常常夢到的場景
今晚跟別人聊天,突然想到我兩次獨自旅行未果的經歷。
第一次是北戴河,去年炎熱的夏天,來北京一年,各種事情壓著喘不過氣來,特別想出去散散心,已經定好了票定了賓館,在前一天舍友小二告訴我若干女生失聯的事,本來就恐懼的心變得對于獨自外出這件事有些不堅定,但還是定了第二天的鬧鈴,等待這次旅行。可是當早上起床洗漱的時候,小二又問了一句"你真的要去嗎?",最終這句話打破了我的最后防線,決定放棄這次旅行。
我并不是一個畏首畏尾的人,而是一個不會考慮太多就會去做的人,可是為什么單單獨自旅行這件事一直下不了這個決心呢?
找個旅伴不容易,一是希望對方體力能好;二是三觀一致,這樣能想到一塊去;三是態度樂觀,畢竟旅行是件累人的事,若對方不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這豈不是給自己添了堵;四是同性,若找個男朋友也能愛好這次旅行當然是好的,但旅伴難找還是男朋友難找?我看都不容易。一來二去,就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旅伴,與其等待旅伴的出現還不如強壯自己,去獨自旅行,于是就有了上面的經歷。
每周的運動量是對旅行的準備,但效果并不好,還是很容易就累。這算是我遲遲不能獨自旅行原因之一,因為心里面知道我在身體上沒有做好準備。什么都是可以改變的,只是需要時間。
另外一個原因是沒有做好對突發情況的準備,比如我手機丟了咋辦,我坐錯了車處于荒山野嶺怎么辦,若沒有想好對這些突發情況的準備,我都不放心自己。
算了,暫時也沒有資金和時間讓我出去瘋玩一次,還是想點實際的問題比較好,比如如何才能做出個有效的模型來,這樣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