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認識在老家蛟河,父親在煤礦的車隊里開車,母親接替姥爺的班,在礦醫院后勤上班。
兒時的記憶是,父親喜歡抱著我到處溜達玩,夏天的每個雙休日我都要和父親睡到上午10點左右,然后父親騎上他那油力兩用的摩托,帶上我和哥哥(姑姑家的),來到河邊撈魚。我和哥哥在父親邊上玩耍,那里的水是那么清澈,等父親撈魚撈的差不多了,他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鍋和調料在幫我們煮魚,那味道現在想想都是那么鮮,吃飽玩累了,父親才會拉著我和哥哥騎著他那瘦小的摩托回家,因為摩托馬力小,有時爬到小坡時,父親需要使用輔助腳踏板蹬兩下,有時遇到大坡時,哥哥得跳下車推著摩托走,父親持續蹬著腳踏板,而我穩穩的坐在前面,嘴里還要沒心沒肺的大喊:沖?。‖F在回憶,每個周末都是那么難忘。
母親主要負責我的日常的起居。記得一次回家的路上,別人騎自行車給我撞倒了,母親激烈的與對方爭吵,那是迄今為止第一次看到母親對外人發火。
父親年輕的時候,就不安現狀,常常利用空余時間開車去掙外快。結果,不滿現狀的他在我6歲的時候帶著母親去了淄博市,經營一家面館。生意不好出兌,轉年帶著媽媽來到延吉市。因為手里沒錢,父親又只會開車的技能,就開始從給別人開出租車干起,存了一些錢,第二年家里買了一輛二手出租車。開了半年左右,一天晚上3個年輕人攔住父親的車,中途,后面兩人拿出兩把砍刀,架在父親脖子上,搶錢。父親說:錢車全都留給你們,不要命就行,三個人拿著錢跑了。當月,父親把車賣了,領著母親推著人力三輪車開始賣水果,賣著賣著手里有些積蓄,開始包車去產地收水果,批給這些水果小販。敢到連雨天,批水果的少了,剩下大半車水果慢慢腐爛了。父親又開始琢磨新出路,因為當時都是平房,家家都需要燒煤取暖,父親出生在煤礦,便開始從老家進煤往外賣。賣了2年,手里有了一些余錢。當時父親認識最牛的人是在當地做建材生意的,大家叫他“牛百萬”,到飯店吃飯時有專桌。父親把當時經營的煤廠場兌了出去,和母親在當地租個門市也賣起防水建材,由于大部分客戶是單位客戶,需要酒桌應酬,父親不適應那種生意方式,所以又租了塊場地,繼續經營煤炭生意,這一干就是二十年,母親默默的在父親背后打理了20年的煤攤子。父親中間又干了一個保溫廠,未果。隨著生意穩定父母買了大車,開始自己從產地拉煤,然后又在經營場地加了一項“焦炭”項目。
父親有二位姐姐一個弟弟。父親9歲的時候爺爺奶奶由于身體原因相繼去世,叔叔是在奶奶身體有病的時候出生的,所以腦袋不太靈光。在煤場穩定的時候父親先把叔叔接到自己的場子幫工,后把姑姑與哥哥接到身邊(姑父很早就去世了)。給哥哥先開了個煤場,后來又買了一臺工程車。9年前,父母在相鄰城市,拿出全部積蓄,貸款買下了一個門市房,他說:以后我們這生意要是不行了,這一大家子也得有個能吃飯的地兒啊。現在我和老婆在這個門市房里,經營著一家五金建材店。
這就是我的父母一個主內,一個主外,維持一大家子的生計。
注:這一篇把父母的經歷寫出來,下一篇寫寫自己能從父母身上學到什么。七年呢,慢慢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