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推送出文章《金庸,“浪漫情懷與現實世界”完美結合的第一人》文章,有帥哲隨即給我發來一篇文章,題為《金庸拋棄發妻真相!女人不能共患難,男人不能共富貴!》,帥哲的目的是為了打擊一下我反復聽看《金庸傳》而產生的對金庸的無限的熱情。結果卻適得其反。
理性如我,對待熱情也一樣會像對待工作與生活一般,厘清界限,互不干擾黑與白。
我讀著那篇所謂的真相的標題黨的文章,直想大呼他為:“對方辯友。”
01 對方辯友,我想和你理論:別人的婚姻你豈能懂?
我且不和你理論金庸的婚姻究竟你說的對還是我看到的版本是真,因為我也不是金庸的親戚,我也不是金庸的朋友,我沒有資格和權利來論斷金庸與眾女子的分分合合究竟是誰對誰錯。
“愛人如腳上的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知道。”還記得劉曉慶說的這句廣告語嗎?
從這句話印入我的腦海中后,我就再不敢去評判別人的婚姻關系。我們看到的不見得真,別人說出來的不見得對。別人用別人的鞋走自己的人生路,你真的能從人家走過的軌跡看出人家的鞋合不合適?
自古清官難斷家務事,況且金庸的人生路中樹敵無數,對方辯友是曾經要殺金庸的人物派來的?也不一定。如果你是金庸無數敵人中的一個,那么我請你光明正大的就事說事,不要妄圖定論一個人的私生活來否定一個人的全部,迷糊大眾。
02 對方辯友,我想請問一下:有沒有毫無破綻的人生?
世界上有沒有完人?
問題一出,一片唏噓聲。“誰不知道沒有,這還用問?”
但事實上呢?對方辯友還是會一葉障目。
一個偉大的人是在某些方面做到了常人無法抵達的境界,凡人用眾多崇拜的眼光建成光環,掛在他們的名字出現的地方。崇拜是因為他們用自己的行為改變了世界,造福了一方,激勵了大眾的心,給大眾帶來了力量。偉人們用自己的精神世界來影響大眾的精神世界,哪怕因為讀過金庸讓你改變了一點點對自由的追逐,哪怕讀過李敖能讓你生活在時間的刻度上精準一點點,都是他們的偉大之處。
這樣的一點點改變,就好的不得了,你又何必要以金庸之名來剖析他常人的一面,意在拿著大喇叭喊:快來看啊,金庸不過也是凡夫俗子一枚,根本沒有什么可稀罕。
對金庸如此是不厚道,對其他偉人如此也不厚道,對誰用此下三濫的手段都不厚道。
誰不是沒有什么可稀罕的凡人?李宗盛音樂天才,最可人的作品還是那首《凡人歌》。
如果你始終用看光環的眼鏡看人,覺得對方完滿無缺,那么你的眼鏡是被光環照壞。
臺灣著名電影演員胡茵夢與文壇才子李敖的戀情曾經轟動一時,但是短短的3個月他們的婚姻就終止了。胡茵夢在自傳《死亡與童女之舞》中講述了她婚姻失敗的原因,之前“李敖”是中國文人中最令她崇拜的偶像。她就是被光環照壞了眼睛。進入光環后她發現李敖有很多生活細節讓她無所適從。李敖的生活方式像一部精確的機器,每天在例行公事中規律地運作著,他不抽煙、不喝酒、不聽音樂、不看電影、不打麻將,沒有任何娛樂活動,只有工作。
胡茵夢說:“李敖的才華和精神狀態,令我時常在崇拜和憐憫的兩極中擺蕩。”
本來是兩個圈兒的人,因為強大的暈輪效應而結合。一個是自律的文人世界,一個是活躍的娛樂圈。光環籠蓋了生活帶給李敖的所謂的破綻,終究導致他們的婚姻失敗。
如果你能愛光環,愛到無以復加,可以奉獻自我,可以在與光環相處的人生中找到最佳狀態,像翁帆之于楊振寧,那么請忽略這一段。
如果你只是單純地以為光環背后還是光環,那么你注定有感到沮喪的一刻。
胡茵夢和李敖的婚姻告訴我們,離偶像遠一點,否則你看到他鞋面上的灰,你會接受不了。
對方辯友,沒有毫無破綻的人生。需要生活,需要維持生計就是人生最大的破綻。
人們總是用“有沒有毫無破綻的人生”,這樣的質疑來接受不完滿的自己,誰的人生不缺憾;我要用“有沒有毫無破綻的人生”,這樣的質疑來接受不完滿的我喜歡的人。
我如果喜歡你,即使你不完滿,我也會記著我喜歡你的那一點,因為我在喜歡你的時候就知道你的生活一定有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