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已經忘記了某些事情。我并不知道我已經忘記了某些事情。
蝶夢莊周與?抑或莊周夢蝶與?一個人該如何判斷自己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
(一)
這是一塊無名的墓碑。
其實誰都不知道這是一塊墓碑。它只是一塊常見的的青石,不是方的,不是圓的,只是下山小道邊的一塊石頭。小道邊有好多這種石頭。農夫們有時會在這邊歇一會,某個人會坐在它上面,和大家嘮嘮嗑,抽袋煙,起身,帶走一屁股的濕膩的青苔。要說它有什么特別的,就是隔壁村的大黃特別鐘愛它,總是喜歡哧溜哧溜的跑到它跟前,撩起腿,撒一泡騷氣的狗尿,甩甩毛,又和其他狗追逐著跑開。滴答,滴答,石頭立在那里,濕濕的尿水淌出的痕跡好像一副奇異的表情,似笑非笑,似哭非哭。
它是誰?或者說它代表的是誰?
它是誰一生中最后擁有過的印記?是他?還是她?
那個人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度過了怎樣的一生?他愛過誰,誰又愛過他?他的一生經歷了怎樣的喜悅和怎樣的悲傷?他為何死去,又是何人將他埋葬?
那人的骨骸如今是否還在它的身下,被帶有尿腥氣的黃土裹藏?還是它早已被帶離原地,無法履行它身為墓碑的使命,骨骸已失了方位,碧落茫茫?
一開始是有人知道的,現在沒有了。
它只是它,它只是一塊石頭,這座山上有千千萬萬和它一樣的石頭。
(二)
??我很害怕。許多人和我一樣害怕。他們有的生活在公元前4030年,有的生活在公元后4030年。
??他們是誰?看著他們,我們對視一眼,搖搖頭,不知道。
??他們是誰?看著我們,他們對視一眼,搖搖頭,不知道。
??他們存在過嗎?我們存在過嗎?是的,存在過。
??只是,都被忘了。
(三)
那天村里死了一個老兵。
大家都知道他是老兵,還活著的老人們知道,于是那些后生輩們也知道了。
聽說他是扛過槍打過鬼子的。聽說他是當過漢奸跑回來的。聽說他是跟老蔣打過天下的。聽說他是參加過開國大閱兵的。聽說他是個聾子。聽說他是個啞巴。聽說你也是聽說的。
老兵在山腳的老屋里一個人生活了三十幾年,然后他死了。
后來老人們死了,后來那些后生輩們也死了。
后來某天有人問起,聽說你們村里以前有個抗戰老兵?
是嗎?不知道啊。
(四)
einmal ist keinm.
這是一句德國古諺,意思是一次不算數,只發生過一次的事情等于沒發生過。
人只能活一次。這世界上只有一個你。一個人該如何判斷自己存在過呢?一個人該如何判斷自己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
答案是記憶。
依靠自己的記憶,或者是他人對自己的記憶。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內質的。
(五)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當一個人死去,關于自己的記憶消散,他的存在就依附于他人的記憶,當他人關于他的記憶消散,他就真正死去了。
或許他在這個世界上還留下了一些印記,或許是詩篇,或許是建筑,再不濟是一具白骨。可是當所有人都忘記了他,留下這些印記的就可以是甲,可以是乙,也可以是無名氏。
人們知道有這么一個人曾經存在過,可是存在過的是不是他又有誰會去在乎呢?
因為人們已經忘了。
終于有一天,連這些印記都消失了。于是甲不存在,乙不存在,無名氏不存在。
自然,他也不曾存在。
(六)
你說你不相信。是啊,這些鬼話誰會相信。我也不信。
屈原是誰?有過屈原這號人物嗎?
于是我們翻開課本,我們打開百度,我們念了一大段屈原的生平,我們背誦了一大段屈原的辭句。看來屈原確實存在過,因為我們都記得。
然而屈原是誰?
最早可以追溯到的關于屈原的資料是司馬遷的《屈原賈生列傳》,而司馬遷之所以知道屈原,是因為賈誼文章里的偶爾提到的寥寥數語引發了他的興趣,而賈誼知道屈原,則是因為他不得志出任長沙太傅,聽到了楚地的一些民間傳說。
楚地巫蠱之風盛行,楚地有很多傳說。
一切都只是一個巧合。
因為屈原遇到了這個巧合,于是今天他依然存在于我們的記憶和文化當中。
那么,沒有遇到這種巧合的人呢?他們如今在哪里?
(七)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數即是本源,數即是美。于是歷史書上只剩工整的陣亡數字。
這場戰斗陣亡一千人,這場屠殺死亡三十萬人,這場戰爭死難七千萬人。
還好,并沒有人忘記,他們也是人。
他們是誰呢?是男人,還是女人?是大人,還是孩子?是青年,還是老人?是英雄,還是懦夫?
他們為何而死?他們死在何處?他們死的重于泰山,或是死的輕于鴻毛?
臨死前他們他們想了什么?是坦然,還是遺憾?他們有沒有年幼的孩子,或是年邁的父母?他們有沒有妻子,或者丈夫?有誰知曉他們的死去?誰在等待著他們的歸來?
如今有沒有人還記得他們?還記得他們的點點滴滴,記得他們喜歡什么顏色,記得他們不喜歡吃什么?記得他們鞋的尺碼,記得他們最后是長發還是短發?
有沒有人記得他們存在過,有沒有人記得他們曾經是活生生有血有肉有喜有悲的人?
有沒有人來證明他們存在過?
有沒有人?
(八)
往湖心投一顆石子,咕咚,湖面會蕩開一圈一圈的漣漪。
由里到外,由明到微,湖面會波動好久,但是終究會靜止如初,空白如鏡。
歷史也是如此,一場浩劫帶來的傷痛也會漸漸平息。隨著親歷者們帶著他們的記憶漸漸死去,這場浩劫也會漸漸走進書本,漸漸遠離當下的生活,漸漸地喪失實感,漸漸成為遙遠的故事。
而那些在浩劫中死難的人們,也漸漸的成為了一堆冷冰冰的數字。沒人在乎他們是誰,甲可以是甲,甲也可以是乙、丙、丁。
終于有一天,不再有人記得他們是誰。
這場浩劫也只剩史書上的一小句話:某年某地某事。
(九)
2015年5月,知乎網有題主提問:南京大屠殺跟我有什么關系?
2015年9月,日本參議院強行通過新安保法案,日本進入準戰時狀態。
(十)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每一場結束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十一)
我知道我還未忘記某些事情,我知道某些事情人們永遠不會忘記。
???????????????????????????????????????????????????????????????????????2015/10/17
? ? ? ? ?此致
??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