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的發展,先后經歷了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
一提到唐詩,可能會有很多人都會拍著胸脯說:我從孩提時代就會背呀!“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鄉音無改鬢毛衰”、"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唐詩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之作。不僅象征古典詩歌的成熟,繼承了漢魏民歌與樂府傳統;也開創出新的局面,將古典詩歌的藝術形式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
可是,你當真知道《唐詩三百首》嗎?
要不我來問問你吧:
“《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是誰?他的真實名字叫什么?”
“《唐詩三百首》諸多版本當中,以哪一版注解最優?”
“全唐詩共48000余首,為什么只選三百首?”
我隨即把這三個問題發到了群里,看看群友們對于唐詩的認識。
講真,我覺得即興能回答到這個程度已是學霸級的了,不僅知道《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叫蘅塘退士,就連首末詩也知道的一清二楚,絕對是古典詩詞的愛好者,有木有?
筆者身為一名高中老師,雖不教語文,但自小開始背誦《唐詩三百首》,家中也收藏好幾版唐詩。練書法的時候,也時常以古典詩詞為素材,慚愧的是卻很少留意編選者、注者等版本信息。
前不久剛剛結束的中國詩詞大會,又再次引發了大眾對古典詩詞的關注,這次盛會上,武亦姝的精彩表現和最終奪冠,滿足了人們對才女的所有美好想象,真是叫人大呼過癮。
但這場詩詞盛宴的背后,卻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真實寫照。
歷代編選的唐人詩集,流傳至今共有100多種,但最有影響力的和生命力的要首推這本蘅塘退士編選、金性堯注解的《唐詩三百首》,堪稱唐詩啟蒙的經典之作。
正如蘅塘退士在序言當中所說:“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數十首,共三百首,錄成一編,為家墅課本,俾童而習之,白手亦莫能廢。”無論幼童還是白首,小白還是老司機,都是絕佳學習唐詩的必備工具書。
《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的論個人名聲,比不上《唐百家詩選》的編者王安石,也比不上《唐賢三昧集》的編者王士禛,甚至很多人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但這并不影響《唐詩三百首》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
這版由后浪授權、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發行的《唐詩三百首》,是金性堯晚年的大成之作。它和以往的版本相比,具備如下的特點:
1.增加了編著者蘅塘退士的生平
考慮到蘅塘退士孫洙(1711——1778)的生平,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將清顧光旭的《梁溪詩鈔》、竇鎮《名儒言行錄》中所載孫氏生平,附錄于后。
2.所選篇目和其他版本雖沒有太大差異,但注重細節的潤色,可以說篇目適度,作者涵蓋三教九流,所選作品風格完備,兼重實用性和可接受性,同一作者也分體裁表現了不同風貌。
比如山水田園派詩人王維,雖以寫山水詩為主,但在唐詩三百首當中,把他的樂府詩《洛陽女兒行》和《老將行》也收錄其中。
3.每首詩前增加作者介紹、時代背景、以及同一作者未收錄的其他作品說明。
比如岑參的這首《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在詩前介紹作者時,為了突出作者少經孤寒、早具懷抱的理想,引用了他的另一首詩《銀山磧西館》中的兩句:“丈夫三十未付貴,安能終日守筆硯”。
這對于讀者而言,既可以了解作者的生平性格和時代背景,同時也可以根據需要拓展閱讀他的其他作品。
4.全詩三百余首,每一首詩雖無通篇翻譯,但必要的注解卻非常詳實,且多方考證,對于一些生僻字,也給出了讀音。
比如,在重版附記中,對沈佺期的《雜詩》中,對于“黃龍戍”與“龍城”的地點注解,既參閱了《中國地名大辭典》、《辭海》、《隋書地理志》、《唐書地理志》經多方推理、訓詁考據來佐證古今地點的真實性。可見,對于一些有爭議的說法,金老并沒有著急下結論,也沒有以訛傳訛,而是給出了多方意見,供讀者參考。
總之,在《唐詩三百首》諸多版本當中,金性堯所注的這版堪稱“最優版本”。
不僅內容詳實,而且在深度和廣度上也做了適當的拓展,結合作者的生平和時代背景,讓讀者全方位地去了解唐詩。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喜歡中國古典文化,不妨就從這本金性堯注《唐詩三百首》開始讀起吧!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讀熟后你會發現大唐風流、唐詩之美。
見到喜歡的人,不再只會說:“我愛你”、“我要把祖傳優秀的DNA送給你”之類的,而是會說:“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見到天空下雪,也不再只會說“老天在撒鹽”,而是會用“未若柳絮因風起”來表達。
挖掘唐詩之美,這樣你便會發現,生活不再是白墻黑瓦、鋼筋混凝土,而是更加接近自然,找回屬于生命原本的色彩和溫度,生活會更加充滿詩情畫意。
活出一顆“詩心”,你會更加從容、自在、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