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和許久未見的表弟出來吃飯,得知6月份畢業的他到現在還沒找到工作。接下來無非是人人都想得到的橋段,對專業和生活的各種抱怨。什么專業不好找工作啦,本地人吃虧,大學畢業生工資太低之類的。
回想起我當年,由于大四一整年都不用上課,我在大三結束課業那會兒就回家火速找起了工作,開啟了不找家里拿一分錢的新生活。雖然之前做過不少兼職,還是頗費周章。網上投簡歷,奔招聘會,一輪又一輪的面試……最后雖然沒有進入心儀的行業而轉投他行,反而找到了自己喜歡并適合自己的工作,一直堅持到現在。
這幾年來雖然也嘗試過大學時自以為會喜歡的外貿、外企工作,出過國,但是發現并不適合自己。如果你像我表弟那樣已經畢業還在家啃老,抱怨出生不好,專業不好,社會不好。那么我建議你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1、父母寵愛你20多年,你為他們做過什么?
2、你說自己專業不好就業,請問你專業課考幾分?有什么特長?
3、面對不好找工作的問題,你采取行動了嗎?有參加專業的學習或培訓嗎?還是宅在家里打游戲,混吃等死?
張嘴抱怨生活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對你現階段一點幫助也沒有。古語說得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前23年家庭的驕縱,學校的封閉式保護,如今面向社會血淋淋敞開的大口,你之前欠下的債,賴掉的辛苦和努力都得慢慢的償還。
02
大學生要先就業再擇業,這其實是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可是我也怕表弟真的隨便干一份工作,一輩子碌碌無為。
新來的同事Adam其實在兩年前就加入我們酒店了,兜兜轉轉兩年又回到原點。人家也很誠實地坦白來意——我就是來這里養老的。一個三十不到的男人大言不慚地這么說,你好意思?
但是他的工作態度還是夸張得超乎所想。一個大男人上班的時候可以玩手機打游戲到這地步:
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去領酒廊的酒水,收貨部的蔣姐說:兩箱巴黎水。還重復了兩遍,Adam還拿著手機聽里面的語音,楞是不動。我一個女生箭步沖上去,麻利地搬了一箱下來。
廚師大姐有次對我說,你們來了個軟綿綿的男生啊?我無奈地笑道,我們來了個不懂事的“小妹妹”。
Adam擦盤子的時候也是邊玩手機邊擦。聽說管事部洗碗大姐曾嫌棄他不讓他擦盤子,因為人家洗碗的速度都比他擦盤子快得多。他擦一個盤子需要一分鐘,邊看手機邊擦,那緩慢勁像在觀賞一個藝術品似的。
沒來多久,跟他搭班的小伙伴都怨聲載道。
很多本地人是這樣的,沒有家庭經濟的負擔,家里有房有車,隨便找個工作消磨日子就行了。花錢大手大腳的甚至要家里倒貼。可是父母真的能保護你一輩子嗎?哪天家庭發生變故,這樣的人要怎么去承擔呢?
03
前天我上的是早班,5點起床,3點才下班。下班后回到家里收拾屋子直到晚上7點多。后來還去發小家里幫他兒子輔導功課,把他國慶期間的作業都修改完畢。
現在小學生的課業壓力都轉到家長身上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家長必須幫忙訂正之后才能上交,因此出現了很多家長幫學生寫作業的情況。
發小的兒子今年三年級了,由于父母戶口不在這只能上家附近的私立學校,師資力量、教學環境自然不怎么樣,她兒子長期在班級倒數五名左右徘徊,把她愁得半死。
在我看來,她兒子實在太嬌氣。上下學車接車送,吃飯、穿衣、洗澡、寫作業無一不需要爸爸代勞。小孩子這個年齡正是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養成的階段,你什么都依他,寵他,他如何學會獨立自主地生活呢?很多獨生子女到初中還不能好好吃飯。
如果家庭條件好,富養男孩或許還能考慮,可是發小家的狀況并不樂觀。我們常說,一個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對熊父母,自己種下的因結的果只能往肚里咽。
女孩富養,男孩窮養,挫折教育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想有什么樣的小孩,就去做什么樣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