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少年包青天》中的龐太師么?

似笑非笑,眼神幽深,全是過招算計

如果有人問起你,你心中最愛的反派角色是哪一個,你會如何作答?是心里早有答案,還是猶豫不決,在腦袋里挨個兒數(shù)過一遍,才磨磨蹭蹭給出個名稱呢?

無論是哪一種反應,我都非常能夠理解,畢竟“反派”和“愛”從詞義來看總還是一對兒冤家,屬于兩根平行線,原應當完全沒有交集的。所以,當“反派”遇上“最愛”,那情緒一定百感交集,苦辣莫辨,既讓你恨得咬碎銀牙也想出手教訓,又總因為某些小細節(jié)被打動繼而放他一馬。

前些天百無聊賴時,我竟突然想起要問一問自己這個問題。我排除了《還珠格格》里的扎針高手容嬤嬤,排除了《新白娘子傳奇》里的搗蛋專家法海,排除了《西游記》里的各路妖魔鬼怪,最后想起的居然是《少年包青天》里面的龐太師。

想起他真是一件暴露年齡的事情。


崔明沖之案,全劇最心痛的案件

【Part 1 —— ?龐太師其人】

比起在第三部《少年包青天》中被兒子龐統(tǒng)搶了風頭的老年龐太師,第一部中的龐太師才是反派人物中真正的主人公與男一號。身為反派陣營的核心人物,他一直“犧牲”著身為國之重臣的節(jié)操,與包拯、公孫策、八賢王等人作對,一心想要勾結遼國大軍滅國奪權,每次一出場那幽深的眼神,那老辣的臺詞,那背手而立的風姿,將想要當反派的心表現(xiàn)了個十足十。

作為推理劇集的絕對愛好者,第一次看劇是看感情線以及受驚嚇去的,捂上眼睛調小音量是必不可少的“除恐”手段。可是時隔多年,第二次看劇的時候,就開始不由自主地琢磨人物和臺詞等方面的問題了。小時候看,還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包拯如何破案上,現(xiàn)在看來,我心疼的反而不是如同柯南附體到哪兒哪兒有命案的包拯,而是一不小心暴露了豐富性格層次的龐太師,還因為心疼他順帶著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世界觀。

1.眾望所歸,龐太師在反派之路上一去不返

龐太師不只是臣子,還是皇上的老丈人,大女兒在宮中如魚得水,當然是他在朝中的一大助力。因此,他面對皇上不急不躁,談吐緩而有力,悠悠然一副“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態(tài)。雖說皇上并不是成色完美的傀儡,可也不會在龐太師面前動輒發(fā)脾氣,逆了老人家的心意。

天時地利人和,龐太師手握大權,在朝堂上與一眾正面人物針鋒相對,在江湖中與一派豪俠鉤心斗角,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是這部劇里面除了各路案件的嫌疑犯之外唯一的壞人。

反派人物的宿命就是和正派人物糾纏不清,相愛相殺,龐太師也不例外。他平日里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刁難包拯,比如沒事就給包拯的案子下絆子,沒事就設置為期三天的破案期限,好像他不知道“三”在文言文里面也有“多”的意思一樣。

除了刁難包拯,他還負責扮演陳年舊案的幕后黑手,比如在包拯好不容易把隱逸村的案件解決并帶著楚楚離開之后,龐太師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xiàn),對著昔日領命不從的老下屬大開殺戒,最后屠了整個村。而最后的一個案件還告訴我們,龐太師是有苦衷的,殺掉昔日的知情人居然也情有可原。

作為反派,大權在握的龐太師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從不如履薄冰。唯一值得他擔心的,不過是有一個空降兵包拯,此人太過于正直而只相信“真相只有一個”,從不操心真相帶來的結果。他不由得開始擔心包拯會不會不經意間在自己設下的天羅地網上劃上一刀,然后一不小心破了自己的局。另一個需要擔心的,便是朝中正義的化身,宋朝的燕尾服蒙面?zhèn)b,集率性風骨于一身的八賢王了。這一對年上CP,在劇中實力處于同一等級,經常兵不血刃地你來我往,展開一場舌尖上的戰(zhàn)爭。最精彩的戰(zhàn)斗,也許就是云淡風輕幾句話,便破了整個布局,怎一個痛快了得。

不過只有這兩個正面人物,對于龐太師而言,還是過于輕松了。大略是編劇不希望這個反派過于順利以至于囂張跋扈,所以干脆給他設置了一個尤其喜歡和正面人物嬉笑玩鬧的小女兒龐飛燕,還設置了一個喜歡上了一身正氣的女婿的二女兒龐惜燕。

世間萬難,英雄大抵難過美人關,而父親則大抵被親情的網無形牽挽。

除了臣子,他也是一個父親。在權勢面前,他惜字如金,一言使人活命,一語也使人斃命。而在孩子們面前,他不吝言辭和表情,面對女兒的疑惑,他微微一笑開始解釋,那份不為外人所見的寵溺感,頗有種顯而易見的反差萌。

他用滔天的權勢為自己的霹靂手段做注腳,用無堅不摧的傲氣睥睨世界上除卻自己以外的一眾豪杰,然而他冷漠了太久,想要維護親情的時候,只會用威脅和恐嚇掩飾自己的擔憂了。


任他壞事做盡,此刻也不過只是位老人家而已

2.性格反差,龐太師作為父親也是溫情脈脈

在崔明沖死去之后,龐太師對自己的小女兒龐飛燕說了一段話:

我位列三臺,貴為朝廷重臣,掌管著天下兵權,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以說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可我,卻連一個女兒女婿都保不住。

飛燕,你說得對。爹跟前,就只剩你這么一個女兒了。

面對一切都仿佛無所畏懼的龐太師,只在這一集,也只在這一夜,面對著檐外月色,將自己站成了一座搖搖欲墜而不敢墜去的雕像,眼眶忍淚,滿而溢出。他在這個案子里所做的一切事情,在這里都似乎有了解釋。他摯愛的女兒,與女婿崔明沖心有靈犀,一見鐘情,堪比天作之合。他正直的女婿,在朝內是罕見的清流,明眼人都覺得他會和龐太師政見不一,而龐太師與自己的女婿卻和和氣氣,從未鬧過別扭。他對待崔明沖,就如同父親看著親生的兒子,眼神里是藏不住的慈祥。

不管是愛屋及烏,還是想牽攏朝中勢力,他對這個女婿還是傾心以待了。所以當被惜燕告知崔明沖才是犯下罪行的真兇時,他第一時間就到包拯處截胡,也不管這個胡截的是不是順理成章,當八賢王前來攔阻的時候,他流露出難得的慌張。

龐太師居然緊張了。他可從來是讓別人緊張的人,嬉笑怒罵都能讓別人丟掉性命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居然在此刻緊張得像個普通的父親。

人間,不會只有無緣無故的恨,也不會只有萬劫不復的狠,當毒辣決斷遇上溫情動容,才成就了一個人物的骨架。

全劇中,龐太師的唯一一處示弱便在于此,他看著視若親子的女婿在自己面前自殺,又親眼看著女兒追隨夫君下黃泉而去,猝不及防間,原本波瀾不驚的生活就這么被打亂,一夜中,白發(fā)人兩送黑發(fā)人。

他依舊穿著官服,然而痛苦的他卻在此刻被還原成一個普通的父親,一個平凡的老人家。他也是有血肉,有牽掛,有不為人知的慈愛心腸的人,不是一個只會一心作祟的惡徒。這也讓他更像是一個立體的人物,有喜,有怒,有愛恨,有畏懼。

后來上朝時,皇帝因包拯再破奇案,而打算破格為漏考一門的包拯網開一面,龐太師強忍喪女喪婿之痛,邊撐著病體忍著咳嗽,邊據理力爭,硬是當面駁回了皇上和八賢王的話。說實話,據理力爭這個詞從來和龐太師沒有關系,唯獨這一次,我覺得抱著私心的他,連針對包拯的報復,都說的句句在理。

這句句在理的背后,實則是句句見情。崔明沖是整部劇中最讓我矛盾的兇手。他一身正氣,浩然溫潤,不慕權位,卻害于聲名。他本無辜,卻因為手刃奸詐無恥之徒而累自己陷入危境。這樣的女婿死去,龐太師怎么會不心痛?女兒惜燕解語溫柔,體貼關懷,通情達理,陪伴在側二十余年一朝逝,龐太師怎么會不心懷恨意?

人從一出生就不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剛開始是父母支撐著自己長大,待自己有了兒女,才發(fā)現(xiàn)兒女才是漫長生命里柔韌的支柱。如今因為包拯的干涉,因為包拯的正直,因為包拯的一往無前與毫不顧慮,而讓龐太師失去了自己的至親之人。這樣深入骨髓的痛,怎么會不讓老謀深算的龐太師從此視包拯為眼中釘肉中刺?

那時的他,不過是一個上了年紀的父親,一個老人家而已。


蹣跚而行,不復往日風姿


【Part 2 —— 龐太師何人? 】

在《少年包青天》中,龐太師有三個女兒,兩個女婿,到了第三部中,還多了一個兒子——英姿颯爽的飛星將軍龐統(tǒng)。連后代都這么撲朔迷離,想塑造幾個孩子都沒問題,那一定是編劇太愛他了。方才講的是被《少年包青天》這部劇展示出來的龐太師,那么歷史上的龐太師真的是這樣的么?

實際上,龐太師并非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就連八賢王也不是,他們只是在文學作品中作為正邪兩方陣營的典型人物,出來一足讀者們的情懷和要求罷了。作為《三俠五義》中的典型反派代表,龐太師在書中的所作所為才真的是令人發(fā)指。

他位高權重,黨羽眾多,控制科考,讓有學問的包拯無緣翰林,只落得個鳳陽府定遠縣知縣的職位;他包庇兒子,縱容手下,荼毒百姓,強搶民女,無惡不作;他處處與包拯作對,謀害不成又生出誣陷之意,最后落得個不準參與朝政的下場。

因為《三俠五義》中的龐太師原名為龐吉,所以往往人們會認為宋朝實際存在的北宋宰相龐籍就是龐太師的原型,從而不分青紅皂白,先把滿懷的憤怒加在他頭上再說。

喊一聲“且慢”!再喊一聲“冤枉”!這龐籍可與那龐吉沒有半分關系好么?憑什么人家只是姓名讀音相似,就得替人受過啊,還是替文學作品里的人受過?太冤枉了。

他是韓琦、范仲淹等人的好朋友,司馬光、狄青的恩師,還曾經和蘇軾詩詞唱和。就算你不了解他本人是如何,看見這幾個名字,也該知道這位龐宰相是一個讓人“如入芝蘭之室”的正面人物了。畢竟近朱者赤,能與那四位保持朋友與師生關系的人,大抵是得正氣凜然,丹心一片的吧。

龐籍在歷史上的評價相當不錯,用手指彈一彈,都能有“錚錚”之聲,以示其絕無摻假。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龐籍及進士第,被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司理參軍,這個地方后來蘇軾也曾經去過。之后,龐籍的仕途雖然偶有坎坷,偶有小人作祟,大抵還是直上凌云的。

他通曉吏事,知人善任。在軍中律令嚴明,將士們莫敢不從,十萬駐軍無一人敢犯禁;在朝中鐵骨錚錚,直言上諫。宋仁宗下達旨意前,往往會先征求龐籍的意見,以求萬無一失,而龐籍也良諫頻出,還教會宋仁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

嘉祐五年(1060年),時已七十二歲高齡的龐籍被召還京。實在是因為年歲過高,朝廷無奈之下才同意了龐籍辭官的請求,并以太子太保致仕,并封潁國公,四年后去世,謚號為“莊敏”。

對龐籍,司馬光曾經寫過一首詩來作為評價:

文武從容兩有余,公板將幕往來居。已安四海如三杰,欲散千金比二疏。

今日監(jiān)邊親跪轂,他年入殿賜乘車。武侯暫為蒼生起,長憶隆中臥舊廬。

可見,歷史上的這位龐宰相,文武雙全,豪氣千鈞,圣眷頗隆,名望也非常高。這樣說來,他和《少年包青天》中的龐太師唯一相像之處,大概就是領軍有方了。畢竟龐太師軍權在握,就連傾覆皇權也易如反掌,沒有幾分真功夫是做不來的。然而歷史上的這位龐宰相,卻沒有留下過多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是否也有如同劇中龐太師對孩子們隱忍的慈愛,就不得而知了。謚號為“莊敏”的他,是不是在任何時候,都還是那么嚴格莊重呢?

龐太師壞帥的。

---尾聲---

在看《少年包青天》中的龐太師與崔明沖時,我產生了一種矛盾心理。這種矛盾其實非常普遍地出現(xiàn)在各種影視劇中,然而這一次卻讓我對自己的價值觀產生了一絲絲質疑。

好人做壞事,值得被原諒么?

壞人感性時,值得被寬宥么?

前者說的便是崔明沖,他是整部劇集中的悲劇巔峰。此生從未做過錯事的他,受狡詐之士脅迫,又因人言可畏,終究還是背負了三條人命。盡管如此,他在闔目前,還是對著岳父大人叮囑,千萬不要降罪于包拯,他是有才之士,應當被國家起用。這樣的他,讓我恨不起來。

后者說的便是龐太師,他是整部劇集中的反派擔當。此生從未露怯的他,在女兒女婿去世之后,在與八賢王的朝堂爭辯上,爭的氣喘吁吁,面紅耳赤,而以往的他,卻是城府在胸,謀劃精密的。他對生活圈以外的人棄之如敝履,卻對生活中的人慈祥有加。這樣的他,有時候也讓我恨不起來。

不過這種恨不起來,終究緣于《少年包青天》中,除了他以外,還有包拯和八賢王們在,成為了均衡之勢吧。人性之善惡并存,趨利避害,恩怨交加,才構成了沖突、懸念、疑惑。

世間沒有絕對的正,也沒有絕對的邪,以太極黑白八卦的模樣陰陽互搏,此消彼長,也許才是萬象最終的模樣。而那些反派,被作家們從活生生的歷史中搬入了文學作品里,成為塑造正面人物的門檻與墊腳石,成為正派隊伍進擊通關時必須打倒的妖怪,也成為“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使其動心忍性并增益其所不能的靈丹妙藥,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活在了文字里。

只希望在驚心動魄的斗爭后,還有人會想起這些反面人物,他們身上也曾經存在著被用心雕琢過的小細節(jié),而那些便是他們在承擔“反面人物”這一擔當之外,被人性所賦予的價值。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公元1062年,北宋名臣包拯去世了。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在他去世之后這么多年會發(fā)明,電視這個東西,而且他的形象被加...
    巴圖魯閱讀 852評論 6 13
  • 初涉紅塵尚新鮮,堪破人情不留戀。 斟酌來去找分寸,精明一半傻一半。
    上林葉閱讀 252評論 2 4
  • inux基礎之用戶權限 安全3A Authentication認證 Authorization授權 Accouti...
    數(shù)據革命閱讀 634評論 0 0
  • 今天閨蜜來“探監(jiān)”了,從午餐到下午她不得不去接孩子的這段時間,我倆相談甚歡。她走的時候囑咐我往里走小心涼著孩...
    二迪森閱讀 412評論 0 3
  • 轉眼又是一周過去了。又到了每周打卡的時候。之前每到這個時候,心里就有一種說不清楚的焦慮感。潛意識知道自己有一個比較...
    放松放開放下閱讀 366評論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