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話就直說,不要玩套路,更千萬別讓我猜,我猜來猜去也猜不明白,最后耽誤了事情,破壞了感情,這就不值當了,你說對不對?
喜歡一句話:
“猜忌會讓所有的關心變成別有用心。”
我認為,最好的關系,就是彼此之間不用猜。
兩個人之間最累的事就是有話不直說,讓對方自己去體會,而感情好的人往往都是怎么想就怎么說。
世人都崇尚兩小無猜的情懷,就是因為這份單純。
到了一定的年紀,你就會發現:
你開始誰都不想取悅了,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累了就躲遠一點,舒服就靠得近一些。
如果相處很累就千萬不要同路,生活已經如此艱難,為何不讓自己過得順暢些呢?
前天,一個很久之前的員工給我發來微信,因為回家結婚生孩子,我們已經很久沒在一個城市了。
他跟我說:
“最近感覺工作很累,領導開會或者上司發布的指示,我都需要用力的去猜。
這不僅占據了我的工作時間,連下班后都需要去揣摩領導今天開會說的那句話,話外音到底是什么?
我很懷念和你一起共事的日子,你平常有什么說什么,我也不需要猜。
那段日子不僅讓我成長很快,而且非常愉快,這些是我現在所體會不到的?!?/p>
很多人在生活中,愛情中,職場中最不喜歡聽到的話之一就是:
“你自己去體會吧”
“你自己琢磨琢磨吧”
“你好好想想吧”
可我不是你,讓我如何去理解你?
明明可以直接問的事情,卻各自揣度,產生誤會。
《歡樂頌》里,安迪為什么不選擇奇點?
就是因為奇點身上那些冰冷的利弊分析和揣摩。
第一次用餐,奇點就有所隱瞞,他坐著地鐵來到安迪的樓下請她用餐,整個過程充滿了防備。
第二次用餐,安迪對他充滿信任,甚至跟著他來到一個偏僻的私人飯莊吃飯。
但奇點的表現令人失望至極,他試探安迪,甚至托朋友去查安迪的車。
安迪走的時候就撂下一句話:
“不要總是觀察我、試探我、考證我。”
相處最重要的就是自在,不帶目的性地談天說地,一旦加入猜忌,味道就變了。
生活里沒有傻子,每個人都是聰明人,當你揣摩別人的時候,其實別人也在揣摩你。
真正聰明的人都會帶著十分的誠意來,因為他們清楚,只有誠意才是令人無法拒絕的。
而那些自以為是的猜忌,都成了來日貼在臉上的巴掌。
喜歡一個人就要告訴她,不是一個回合又一個回合的試探,也不是拐彎抹角、忽冷忽熱,讓你捉摸不透。
猜不透的人最后都變成了回憶,陪我們走到最后的都是那些能帶來溫暖的人。
張嘉佳說:
“愛情是一道公式,消解誤會,排除懷疑,合并希望,生成相聚。
那么多戀人守在等號兩邊,可你計算不出我,我也無法等于你。”
未來越來越遠,曾經越來越長,愛除以時間,原來等于回憶。
當愛情少了眼睛只剩耳朵,你就只相信你所猜測的。
猜忌往往始于猜測,這就像某天你看到愛人和一個異性出去見面,你嘴上不說,心里卻開始默默在意。
你故作輕松地問對方,她避而不談,就以為猜測得到了證實。
后來猜測發了酵,變成了猜忌,開始死纏爛打地追問,變得歇斯底里,終于在某天提出了分手。
逼的對方說出了實話:
“那個男生找我,不過是為了讓我幫他挽回女朋友,因為他的女朋友是我最好的閨蜜?!?/p>
你才傻眼,發現總有些事別人不方便同你說。
愛人之間可以一起分享,但不必事事匯報。
給對方一些空間,你想說的你一定會分享,你不想說的我也不會追問。
空間留得越大,彼此陪伴的時間越久。
邁克爾·杰克遜曾說過:
“當一個世界充滿了仇恨,我們必須依舊敢于希冀。
當一個世界充滿了絕望,我們必須依舊敢于夢想。
而當一個世界充滿了猜忌,我們必須依舊敢于信任?!?/p>
友情里也是如此,我不用擔心你說的哪句話是在針對我,不需要刻意解讀。
我們相處起來舒服,一切的談話和笑點都是最自然的,無需迎合。
所有需要用盡力氣維持的,都是不值得留戀的。
最好的關系就是我們站在彼此面前不用猜,你做你自己,我做我自己。
我們是兩個獨立而完整的個體,恰好碰撞出了火花,非常合得來。
不需要猜來猜去,不需要誰去迎合誰,只管把自己赤裸裸地放在那,吸引懂的人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