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聽《盜火》這本書,里面講到利用技術排除干擾專注做事的奇妙體驗,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假設你遇到一個問題,再專注也解決不了會怎么樣?
比如,高中時的奧數題,你絞盡腦汁的想,看注解看到漲紅耳朵,請教老師和同桌討論,還是想不明白,怎么辦?周圍的人勸你別鉆牛角尖,可是憋炸胸腔的焦灼和不甘無處釋放,哪能說放棄就放棄.....
堅持到最后,還是沒想通,一晚上就這樣廢了,內心只剩下無盡的憋屈和草泥馬......更悲催的是,這樣的題目還經常遇到,我甚至因此懷疑過自己能否順利熬到畢業。
工作后也有類似的情況,仿佛掉進一個陷阱:越想完成什么事就越完成不了。比如:制定了周祥的計劃,要讀書、要鍛煉、要寫作、要達成這樣那樣的目標,也下了很大的決心,可最后還是失敗了。
就說寫公眾號吧,有時刪刪寫寫一整天,稿子上還是只有個標題,這靈感不是隨時都有的,就像閃電不可能一直掛天上,我拿什么來保證按時完成更新?事實也是如此,時間不斷流逝,內心懊惱糾結,但是文章卻沒有往前推進哪怕一寸。
讀書和鍛煉還好,理論上只需要按時堅持去做就行,可是萬一我臨時有事怎么辦?萬一我突然生病又怎么辦?這樣的意外還經常會發生,先前定下的任務也一推再推,到后來欠賬越來越多,只能不了了之了。后來,有人問我計劃施行得怎么樣時,我說:“今天天氣還不錯!哈哈哈”
這是一種病,難以治愈,而且很可能讓我一輩子活在挫敗感之中,朋友說:是你想得太多了!可我也沒當回事,直到今天聽過《混亂》這本書,給了我一些啟示。
書中講到,科學研究表明,人在混亂狀態,從一件事切換到另一件事能帶來更多的靈感,先執行起來,邊做邊修改,比事先制定計劃更科學。這也就是說,分心未必是壞事,成功的關鍵未必在于專注和堅持,還需要一點變化和隨機。
人群中就存在另外一類人,他們對什么計劃、目標完全沒有任何興趣,也沒有將太多精力專注在一件事。他們做事會憑突發奇想,做一下簡單分析就直接動手,如果能夠推進的話就繼續;如果遇見阻礙或者停滯不前,也不糾結留戀。這樣的人做起事來毫無章法,簡單粗暴直接,就像是個粗人。
細細想來,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在他們身上看不到所謂的勤奮和堅持,但運氣似乎總是眷顧他們,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所以,我嘗試著混亂一把,不限制更新文章的時間和數量,像個粗人那樣,想到就寫,也不再規定讀書鍛煉的時間,有空就去沒空拉倒。這是試驗的第三天,感覺還不錯,零零散散寫了幾千字,平均每天鍛煉1小時,換做以前,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竟沒有了一千那種焦灼,相反感覺到其中有樂趣,做下去應該比之前容易。